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学仪器,从时间上来说,基本制于17世纪前后。从种类上来说,可分为度量仪器和计算工具两大类。从来源上看,一部分由西方各国使团、传教士携来直接进献给康熙皇帝;一部分是由清宫造办处依据西洋数学仪器而制成的仿制品、改制品或研制品。本文以这些珍贵的科技遗存为主线,结合中外文献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清廷中西洋数学仪器的传入和制作情况,重点做了以下工作:1.以文献资料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计算工具的历史沿革,梳理了明清之际西洋数学仪器中纳白尔筹、比例规、计算尺和帕斯卡计算机的传入情况,以及在民间的影响。2.论述了康熙帝对于西洋数学仪器的态度,通过相关的中外文献记载,印证数学仪器在清宫里的使用和制造。分类介绍了故宫现存的传入的西洋数学仪器,以及欧洲传教士输入清宫的西洋数学仪器制作原理。3.对清宫御制的数学仪器进行分类介绍,从技术的角度研究分析了清宫造办处对西洋数学仪器进行改制和研制的“本土化”过程。辨析这些在欧洲传教士参与下制作的数学仪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以此反映出的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数学仪器基本制作于17世纪前后,说明清宫中数学仪器的引进与制作多发生于康熙年间。这与康熙皇帝的个人兴趣及其在清廷主持的数学与科学研究活动有直接关系,同时与入华法国耶稣会士与葡系耶稣会士的分庭抗礼也有密切联系。2.计算尺传入后并未像纳白尔筹和比例规一样引起重视,相关的文献记载很少。故宫的藏品中有一件铜镀金综合算尺,集合了甘特计算尺和绘图比例尺的尺度,经本文研究分析,认为该算尺是从外国传入的实物。这对甘特计算尺的传入提供了佐证。3.通过分析故宫珍藏的一批原始手摇计算机的原理和结构,认为清宫造办处是在参考了帕斯卡计算机原理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盘式手摇计算机;而筹式手摇计算机,则很可能是参考了佩蒂的算术圆筒或格里耶的袖珍计算机。且二者很可能制于同一时期。它们是当时欧洲新型计算工具传入中国的唯一实证,不仅罕见珍贵,而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4.清宫御制的这批原始手摇计算机,与同时期欧洲同类型的计算工具相比并不落后,甚至优于参考的原仪器。然而未能在民间推广普及,主要是实用性较低、人为限制、成本高昂、结构复杂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