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婚育观念变迁研究——以济南市大涧沟村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065781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育观念的变迁是乡土社会变迁过程中村民思想观念的一大变化,对其变迁逻辑的解读有助于把握整个乡土社会在婚姻、家庭、亲属制度、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结构与机制。笔者所选的大涧沟村是济南的一个城边村,近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却不闭塞,村民的婚育观在建国以来伴随村落发展有着明显的变化,不同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通过对村民婚育观念变迁逻辑的分析,试图展现其背后映射的多重社会关系,呈现出一个鲜活的婚育研究个案。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三章、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对学术界研究婚育问题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说明了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交代了田野资料的来源。  第一章“村落日常生活”介绍了大涧沟村的空间秩序与文化场景,以村落民俗志的方式对村落日常生活图景进行再现。特定村落的婚育观作为村落文化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与村落内部的其他知识相互联系,对这些知识进行描述,既能够展现大涧沟村民婚育观念形成和变迁的村落语境,又能与之形成互文关系。  第二章“婚育观念变迁的轨迹”把近几十年村民的婚育观念按照历史时期分为民国时期、建国至文革、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和近几年五个阶段,历时的描绘每一个阶段村民婚育观念的突出特点,对不同时期的婚育习俗进行深描,通过对村民的婚育行为和口述资料的解读以折射村民的婚育观念。  第三章“婚育、家庭与村落社会”按照要素梳理了村民在择偶观、婚姻媒介、通婚圈、婚育习俗、家庭分工、生育偏好上历时的变化,显示出婚育观念变迁的逻辑。同时村民婚育观念的变化反应在村民的家庭生活和村落社会中,出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凸显、村落性别意识的淡化、村民日常交往世界的变化等“反作用”。  结语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展望乡土社会婚育观念未来的发展趋向。
其他文献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基本法则,但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竞争的自由和公平。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竞争的法律,被誉为“经济宪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走向完善。反垄
《民用核设施安全保护法》是保护一切与利用核材料加工、生产有关的法律主体关系的法。随着民用核设施事业越来越快的发展,研究民用核设施安全保护相关法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