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在aSAH介入治疗后的辅助疗效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介入栓塞治疗后早期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lumbar drainage,LD)与传统常规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LP)的疗效差别,探讨其是否是此类疾病临床治疗的可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一科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2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a SAH患者,所选患者均在发病后3天内行介入手术栓塞动脉瘤。记录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术后处理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腰大池引流组(LD组)和腰椎穿刺组(LP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头痛或颈强直持续时间、脑脊液中红细胞降至100×106/L的时间、脑脊液压力降至180 mm H2O以下的时间、术后3周脑血管痉挛、脑梗塞、脑积水的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率几方面的统计学差异。资料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LD组32例,LP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及颈强直持续时间(t=6.042,P<0.05)、脑脊液中红细胞<100×10/L的时间(t=6.919,P<0.05)、脑脊液压力降至180 mm H O以下的时间(t=5.370,P<0.05)方面LD组明显短于LP组。术后3周LD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x~2=4.4,P<0.05)、脑梗塞与脑积水发生率(x~2=7.02,P<0.05)明显低于LP组。术后3周LD组GOS评分良好率(x~2=4.728,P<0.05)明显高于LP组。结论:对于a SAH患者,在运用介入手术栓塞动脉瘤后,及早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能较快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但是仍需注意置管时程、引流速率等问题,避免导致置管相关并发症。
其他文献
转眼间,入职已近一年,岳阳华容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廖良继仍会不时想起第一天报到时的情景,尤其是交流会上的点点滴滴,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在他的脑海中愈加清晰。201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及生存的最高发恶性肿瘤,因此探索高特异性、高敏感性标志物对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证明泛素耦联酶基因UBE2C在乳腺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