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低品位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系统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160℃以下的低品位余热,传统以水为工质的朗肯循环动力回收系统由于工质的定温吸热过程与热源的变温放热过程不匹配,不可逆损失很大,循环热效率较低。若使用两压力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系统,利用氨水工质变温相变蒸发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善与热源的传热匹配,同时通过改变工质浓度,充分利用透平乏汽热量,以吸收过程替代冷凝过程,减少了排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从而改善了循环的性能。   两压力氨水动力循环比三压力的Kalina循环及其它改进循环都相对简单,是针对较低热源温度下,解吸压力可以作为透平进口压力的情况构造的简化循环。根据不同温度热源分别采用了两种流程。对120℃及以下的余热采用两压力氨水动力循环的简单流程,该流程利用透平排气的加热完成对基本成分的解吸分离;而对120℃至160℃的余热采用带预热器和回热器2的流程,该流程通过引入外界热源和强化回热来解决在蒸发压力提高而仅靠透平排气不足以使基本成分解吸分离的情况。本文对利用低品位余热的两压力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系统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从循环原理、关键参数、系统工况、性能变化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模拟研究,研究了在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外界条件变化时,循环工质的基础成分浓度、工作成分浓度、压力、循环倍率等因素影响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性能的规律,通过对上述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该循环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趋势,为优化循环设计提供了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   (1)分析两压力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主要特征和技术关键点。提出针对不同温度水平的热源应合理选择循环系统流程。   (2)针对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热力计算及氨水溶液状态参数计算的复杂性,选取合适的状态方程,编制氨水混合工质物性计算程序,包括能够考虑循环热力计算的需要从已知参数求解未知参数的迭代程序;建立考虑传热温度端差的各换热器两侧流体和透平进出口状态点的两压力氨水动力循环热力设计计算模型,实现循环状态参数和热力性能计算的程序化。   (3)对低于120℃的热源,采用简化流程的循环性能进行研究,并给出了循环的适应范围及定性和定量的循环主要参数影响性能变化的规律。   (4)对带预热器和回热器2的氨水动力循环系统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了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的性能参数随工质的工作成分浓度、基本成分浓度以及热源温度和冷却水温度变化的规律。   本文研究所得结论为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的优化选择和设计分析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为低温热源动力回收利用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满足设计的同时节省了混凝土、钢筋的用量,造价较为经济,在多层及小高层住宅中广泛应用。本文用ANSYS软件对短肢剪力墙构件
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成为控制因素,因此,有较好抗侧刚度的简体结构体系被广泛的用于高层建筑中。100m左右高度高层建筑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占到的比例较高,这类
水在混凝土性能劣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水渗透性是混凝土耐久性评估和设计的重要指标。在许多工业问题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进行评估,而水渗透性的尺寸效应会影响试
随着各大城市地铁线路的不断增多,在地铁工程施工中,既有建筑物基础和地下管线等因素对地铁工程施工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目前针对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构筑物的研究大多为新建地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贫乏,且国内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因而人们有时不得不以富营养化水作为饮用水源。而常规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地去除这类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
在边界层风洞中搭建风雨联合作用环境,研究了风雨联合作用下风雨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风雨联合作用对大跨桥梁结构的静力三分力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探
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制作灵活方便和适用条件广泛等优点,在房屋建筑、桥梁、海洋等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采用手工计算费时费
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会使邻近建筑物的桩基础产生附加变形和弯矩(此种受力型式的桩称为被动桩),若周围土体位移过大,会导致桩基础的变形增大甚至破坏,从而引起建筑物倾斜,甚至
钢筋混凝土梁一般都处于带裂工作状态,开裂将对钢筋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产生影响。带裂钢筋混凝土梁短期刚度计算是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各国关于短期刚度计算的规范主要是建立在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缺水状况已经成为摆在我国供水行业面前突出的问题。城镇供水系统中供水管网的漏损现象,不仅是对宝贵的水资源严重的浪费,同时也给供水企业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