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的改变。评估眼压对视乳头旁RNFLT和黄斑厚度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PACG患者37例,包括19例APACG及1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应用OCT测量术前高眼压、术后1周、1月、2月时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RNFLT。比较CPACG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RNFLT的变化,并将APACG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RNFL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1)CPACG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1月、2月与术前比较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RNFLT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APACG急性发作后术前状态下各象限RNFLT、平均RNFL T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以上下方为著;术后1周,RNFLT逐渐接近正常,鼻侧象限RNFLT及平均 RNFLT仍较正常组厚(P<0.05),其余象限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鼻侧象限RNFL T仍较正常组厚(P<0.05),颞侧象限RNFLT较正常组开始变薄(P<0.001)。术后2个月,除外鼻侧象限RNFLT,其余象限RNFLT及平均RNFLT与正常组对比明显较正常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APAAG急性发作后术前状态除外中心凹外,其余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黄斑总体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术后1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逐渐接近正常,除外黄斑外环颞侧及上方象限仍明显增厚外(P<0.001),其余象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总体积仍较正常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黄斑总体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眼压较低的CPACG患者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治疗后不会没有影响眼低底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PACG患者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治疗后不会影响和视乳头旁RNFLT的厚度;APACG急性发作早期会造成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增厚,经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APACG急性发作早期会造成和视乳头旁RNFLT水肿增厚,经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而然后出现逐渐变薄的趋势,术后2个月后视乳头旁RNFLT较正常人明显变薄,提示青光眼急性发作的高眼压可能会造成神经纤维层的永久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