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仪式,在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逐步迈入世界强国的行列。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必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在不断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公民参与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公民参与不仅仅是一个民主国家建立的基础,也是时代呼唤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重新回归。公民参与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而言,随着社会变革的逐步加深,公民的政治素质在提高的同时,公民的参与意识逐步觉醒,参与的主动性也逐日增加。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为公众参与带来。可以说,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变革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公民参与的研究始终在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对公民网络参与的研究也在国内外逐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公民网络参与的制度构建和意义安排,对于当前中国公民网络参与的整体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出现的社会学理论,对公民网络参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展望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旨在理顺公民网络参与的核心价值,呼唤更多实践性建议的涌现,使得公民网络参与能够在社会公共管理改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能够有更大的作为。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当前公民理论研究的现状,对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外内研究现状等进行了总结,为论文的写作理清思路;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参与方式,以治理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总结出三种主要的公民参与方式:信息交流类、民主协商类、共同决策类,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公民参与方式的不足进行了阐释。第二、三、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当前公民网络参与在公共决策中的优势和劣势;第三部分则选取了当前公民网络参与的一些突出案例,对现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当前公民网络参与的支持条件主要有政治、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第四部分在上述部分的基础上,展望了将来公民网络参与的前景,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期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持续发展有所启示。文章研究表明,公民网络参与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扩宽公民网络参与途径、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对于我国民主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