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技术、文化的不断进步带来的社会变化和教育变革,我国教育逐渐开始重视技术领域的课程建设和相关教育研究。自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通用技术正式列入高中课程设置中,通用技术课程已广泛在全国中学课程教学中逐步开展。目前,通用技术课程已成为高中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又需要实践的检验,因此,技术教育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和教育结构的日趋完善。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是技术学习领域的两个科目,作为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如通用性、学习的自主性和过程性、课程的综合性、知识的多样性等。然而正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加之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使得诸如教学方式传统、知识量大、教师对教学脉络的把握较差、可利用资源较少等问题出现。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学习者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建立良好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环境。因此,做好通用技术课程的相关教学研究非常重要。作为教学策略诞生的概念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和知识管理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概念图应用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将有利于课程综合知识的逻辑化、层次化,帮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个背景,以“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联结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了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了解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及概念图的发展、研究现状;并就教师对于概念图的熟知与应用情况与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了相关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研究了概念图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比研究了相关通用技术教学案例的优势和不足;再结合具体课程环境和教学情况,对相关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确定;最后针对概念图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设计思想和思路。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结合前面的研究资料,本研究选择了课程结构中必修模块《教学与设计1》,将核心思想和设计思路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学习者和课程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对实验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对通用技术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