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吡汀的制备及其晶型转变及三氨基吡啶化合物的合成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lot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吡汀是德国AStAMedicA公司研制的一种治疗术后疼痛的中枢止痛药,其止痛机理是非阿片受体作用模型,不具有成瘾性,而且目前在国内尚未注册。近年来发现氟吡啶还具有如抗惊厥,缓解肌肉痉挛,细胞保护,缺乏多巴胺导致运动障碍,治疗帕金森和偏头痛以及抗炎退热等新的适应症。 本论文对氟吡汀及其合成工艺进行研究,选择3-硝基-2,6-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2,6位的选择性胺化,催化加氢还原,与氯甲酸乙酯进行3位氨基选择性的酰化反应,最后与马来酸成盐,得到氟吡汀,总收率为76.5﹪。 发现了三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的吡啶环2,3位氨基酰化反应时3位的选择性,以3-硝基-2,6-二氯吡啶为原料,与环丙胺反应,加氢还原,酰化得到了2-氯-N-(2-环丙胺基-4-氯-3-吡啶)-3-吡啶酰胺。以2-氨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采用硝化,加氢还原得到2,3-二氨基-4甲基吡啶,这两个中间体为创制二吡啶二氮杂卓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新合成路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氟吡汀晶型有A,B,S三种晶型,它们有不同的药物吸收速度,本论文在室温下异丙醇中以搅拌方式研究了氟吡汀由晶型B,S向晶型A转变的过程,用X衍射监测了样品晶型A、B的组成,并用差热分析(DSC)研究了氟吡汀由晶型A,S向晶型B的转变过程,发现了晶型组成中A型含量与A→B的转变温度Tt之间成线性关系的规律,红外分析发现谱图中有三个特征峰区域随着样品中A型含量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其中区域三最为关键,随着A型含量的递增,758cm-1的峰高与775cm-1处峰高之比逐渐升高,当A晶型的含量处在80﹪~90﹪的临床使用范围时,两者的峰高比在1:1左右,成为控制氟吡汀转变成临床使用晶型的一个简便判断标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