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基于法德兼治的视角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是人类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法律制度、法律机构和法律设施的总和,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诉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思想观念、感情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德主刑(法)辅”,亦即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思想主张不仅作为理论形态代代相传,更是成为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家们治国理政的一项指导原则,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实践中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仍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今,中国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本文基于此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考察。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没有永恒的制度,却存在着永恒的精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理论的提出,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五千年灿烂的中国传统法文化精神的传承。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开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并践行过德法并用的思想,认为只有二者“并用”才是治国之大道。同样,处于深刻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法制建设成为政府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但同时也急需建立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新型道德体系。因为,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严重冲击和侵蚀了优秀传统道德,社会各领域及公众的道德信仰、行为模式、生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也是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的集中要求和体现。故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在特定历史时代赋予了传统法文化德治思想新的内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主导,德治是重要补充。提倡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积极价值的肯定,也是社会个体实现个人价值与全面发展,促进国家稳定进步的客观需要,更是对当代治国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化发展。   本文在第一部分对传统法律文化与德法兼治的相关概念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与德法兼治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阐释。第二部分考察了传统法律文化中德法兼治历史演进,并且对其在历史中的作用给予客观的评价。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法律文化中德法兼治思想对法制现代化的启示,并提出了弘扬传统法律文化,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信用评级机构承担着金融市场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的重要作用,然而信用评级机构所面临的任何潜在或现实的利益冲突削弱了这一作用。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的法律监管存在
对行政规则的研究一直是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笔者认为,行政规则存在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行政规则的法律性质没有弄清楚。因此,对行政规则的法律性质的明确定位是本文的首要目的。在对行政规则的法律性质有了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行政规则的法律效力、是否是行政法的渊源、法律地位等问题的探讨与界定就更为容易。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引出要本文要论述的问题。第二部分从“行政立法以外的具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