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含过渡金属的有机化合物改性的碳硫电极的制备及其锂硫电池的性能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Li-S)作为下一代储能器件,是目前备受瞩目的电池,具有低成本,环保,节省资源和硫的自然丰富等特性。锂硫电池不但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同时硫具有超高的理论容量,远远高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目前已有许多工作致力于解决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的“穿梭效应”,以减少硫的损失并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本工作通过溶胶-凝胶策略成功地制备了氮、银修饰并具有多孔纳米结构的炭气凝胶,所制备的材料呈现了三维球形结构。通过使用四核银金属有机结和的聚乙二醇改性炭气凝胶,改性后的炭气凝胶内部呈现了更多的纳米通道,可以显著限制了炭气凝胶中硫的损失,有效抑制穿梭效应,呈现了优良的电化学性能。优良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得益于互连的纳米通道网络结构、和通道中存在的过渡金属硫化物(Ag2S)和氮的协同效应。特别地,PEG-Ag-CA材料在0.2 C的放电倍率下,其首次循环就提供1313.6 m Ah g-1的放电容量,并且在1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然保持了1143.8 m Ah g-1的高比容量。同时通过将已经制备好的有机金属框架ZIF-8作为模板,对炭气凝胶进行调控和结构修饰,而氧化物(Zn O)的引入会有效的抑制穿梭效应,使电池呈现良好的循环性能。尤其是制备的6ZIF-8@CA/S材料呈现了更小的碳球尺寸,为硫提供了一个更优异的储硫空间,使其分布均匀并更有效的去参与反应,同时利用内部的氧化锌较强的键合相互作用去有效地捕获多硫化物,从而使充电和放电过程反应更趋向于可逆反应,使得6ZIF-8@CA/S电极具有更优异的循环性能稳定性。同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进行的理论计算进一步证实了所制备的材料与多硫化锂之间的较强的相互吸收作用,充分支撑电池展现了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锂硫电池被视为有希望的新一代储能系统之一。然而,可溶性多硫化锂(LiPSs)缓慢动力学反应使得其在电解液逐渐累积,进而诱发穿梭效应。可溶性LiPSs在锂硫电池内部的穿梭造成电池快速的容量衰减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阻碍了电池商业化应用。引入催化材料加速可溶性LiPSs的转化是克服穿梭效应的根本方法。金属酞菁,一类具有16中心18π电子芳香共轭体系的二维大环配合物,其独特的Metal-N4配位结构对可溶
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BDFM)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多功能新型感应电机。以往研究的磁场调制式无刷双馈电机,都是基于和调制,即等效极对数等于功率绕组极对数pp与控制绕组极对数pc之和,使得无刷双馈电机在工频条件下只能应用于低转速场合,转速的范围也受到限制。而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由于等效极对数为pp与pc之差,从而可以实现更低的等效极对数以及更高的自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电网为新能源的大规模输送和未来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之一。但目前针对MMC-HVDC电网直流短路故障的保护技术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故障机理、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和综合参数优化方面还需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MMC-HVDC电网中直流短路故障的
为了满足发展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可充电电池的需求,锂硫电池由于其理论能量密度高、理论比容量高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而引起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下一代充电电池最有潜力的候选者之一。由于硫电极自身的绝缘性、反应动力学低、反应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和存在严重的多硫离子穿梭效应等问题,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发展。极性过渡金属硒化物对多硫离子具有较强的化学吸附和催化转化能力,对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具有显著的优势
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一方面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因此,在大规模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之前,必须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适宜性开展评价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滨湖新区是合肥市未来重点的发展区域之一,对于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旺盛。因此,本文针对合肥市滨湖新区,利用隐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分析区内城市
为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发展核电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和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AP1000核电厂采用非能动理念设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年来,地震频发,核电厂遭遇强震极易产生破坏,然而对核电厂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完整,屏蔽厂房作为保护核电厂安全的重要建筑,对其在地震作用下能否保护核电系统安全的性能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强
生物质资源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资源之一,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制备生物质衍生活性炭因结构可控性高,操作简便,转换效率高等优势而广受关注。本文制备了槟榔壳衍生碳基多孔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电容性能的影响。以槟榔壳为前驱体,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600-900℃活化热解制备出一系列的三维多孔活性炭,探究了活化温度对材料的多孔结构,表面的原子情况,和在
随着风电大规模并网以及“疆电东送”工程的投运,特高压直流输电(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线路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输电容量越来越大,一旦UHVDC线路发生故障,大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将受到严重威胁。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作为交直流电网安全的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防线,其可靠性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本文以含风电AC/UHVDC系统及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两者
本论文成功制备了多种锰基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锰氧化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因结晶不稳定、体积膨胀和严重聚集等固有缺陷,使得有些锰氧化物循环寿命短、比电容低、导电性差。因此本论文设计了锰氧化物的形貌和结构,或者将锰氧化物与导电性好的材料(如碳材料)复合从而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及其循环稳定性。具体实验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用两步水热法快速高效的合成了一种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特殊形貌的Mn3O4超级电容
近几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得到飞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能,其光电转换效率从2009年的3.8%,到现在达到了25.5%。钙钛矿器件结构通常由玻璃衬底、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组成。而电子传输层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用来传输电子,并防止电子与空穴发生复合。理想的电子传输层需要合理的能级、高电导率和优良的电荷提取能力。较低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