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悬浮列车系统电能质量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电能质量分析、检测、自动识别和补偿等方面,对高速磁悬浮列车系统的电能质量进行了研究,为高速磁悬浮列车系统及相关电力系统的运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首先分析了高速磁悬浮列车系统的谐波和电压波动,结果显示,在某些运行条件下较大地超出国家标准,必须进行补偿。电磁干扰是一种广义的电能质量干扰,本文分析了牵引逆变系统的电磁干扰,首次提出了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的低电磁干扰PWM方法,相对于SPWM这种改进PWM方法可将电磁干扰水平降低20~29dB,这对降低磁悬浮列车牵引系统的电磁干扰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提出了基于改进锁相环和基于移相的电能质量检测方法。改进锁相环检测法能检测谐波、电压波动、频率偏差、电压凹陷、电压凸起、过电压、欠电压、瞬时脉冲和振荡等多种电能质量扰动,且对检测系统内部参数和电力系统频率的变化是鲁棒的。移相检测法能检测电压谐波、电压凹陷、电压凸起、电压波动和暂态振荡等电能质量扰动,且原理简单、实时性较好。仿真和磁悬浮110kV母线电压的测试结果证明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在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新的电能质量自动识别方法,实现电能质量的自动分类。基于改进锁相环和最小二乘加权融合集成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识别方法,由锁相环检测电能质量扰动,然后采用多个BP子网络分别识别,运用最小二乘加权算法对各子网络的识别结果进行信息融合,并最终识别扰动,相对于单个神经网络识别该法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总识别正确率可达95.0﹪。由于很多电能质量扰动的时域和频域特性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还首次提出了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的电能质量识别方法,计算简单、实时性好,识别效果较好,总识别正确率达92.5﹪。结合锁相环和移相电能质量检测法,本文首次将支持向量机技术应用于电能质量识别,提出了基于多级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电能质量识别方法,总识别正确率可达98.0﹪,且训练时间短。仿真和磁悬浮110kV母线电压的识别结果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采用一个增加的串联有源滤波器以解决原有补偿措施未解决的电压波动和电压凹陷问题。仿真结果显示,该串联补偿方法可基本消除电压凹陷,补偿后电压下降幅度小于5﹪,且该补偿法还可消除波动的主要成分,达到国标的补偿要求。
其他文献
高速电气化铁路具有高速、低碳、环保和节能等优势,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速电气化铁路是从电网中获取电能,经牵引变压器送至牵引网为高铁电力机车供电。由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是不对称及非线性的负荷,同时高速客运专线又具有负荷大、波动性强等特性,在和电网交换能量过程中对地区电网的电能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到地区电网的安全。本文主要研究高速电气化铁路接入地区电网后,对电网造成的谐波和负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能耗飞速增长的今天,研制高效的传动技术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变频高速是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驱动技术,其中无刷双馈电机变频调速系统是同类系统中最具潜力的一种。无刷双馈电机是在串极电机基础上,结合电机设计技术和控制策略实现的一种新型电机,它具有简单牢固的无刷电机结构、可调节的功率因数、可回馈使用的转差功率、小容量的调速控制装置等
电网日益增大使低频振荡问题日益突出,新建电厂接入系统时需要考虑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实际的山西电网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建的普光电厂接入电网后对山西电网低频振荡的影响。分析了山西电网的特点,建立了山西电网主要机组在内的小干扰稳定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用Matlab 编制了小干扰稳定分析程序,对山西电网进行低频振荡模式分析,总结了普光电厂接入系统后对整个山西电网低频振荡的影响,最后给出
随着三峡左岸电站的并网发电和一批大型水电站的开工建设,水轮发电机组朝着特大容量的趋势发展,单机容量已达到甚至超过700 兆瓦,这种超大容量的发电机的安全性对整个电站乃至系统的安全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这类发电机进行内部故障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内部故障的暂态仿真计算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设计其继电保护的配置方案,力求使保护拒动和误动的几率降至最低,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课题。论文根据三峡右岸电站两种发电机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广泛地应用于柔性制造、轨道交通等安全苛求系统,这对PLC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有严格的要求。由于梯形图是PLC使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梯形图程序验证研
风力发电是低碳生活、绿色经济的重要标志,其发展受到全世界重视的程度日益渐增。然而,当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急剧增大、结构日益复杂、可靠供电要求逐渐提高时,一个迫切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