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一部分。 试验于2005~2006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县大豆试验田进行。土壤类型为草甸黑钙土,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探讨锰营养不同施用方式,不同施用浓度,对大豆的形态建成、光合生理、根系吸收,以及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合理地进行大豆的锰营养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适宜浓度的锰浸种与叶面喷施可以增加大豆株高、茎粗及地上部植株含水量;有利于促进大豆植株各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高浓度锰处理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间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 适量的锰浸种和叶面喷施处理均改善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其中以对叶绿素b含量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大。适量的锰处理增强了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及气孔相对开度,其中蒸腾速率变化规律随生育时期和气候条件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适量施锰改善了叶片中蔗糖、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有利于更多光合产物的形成和运输,为籽粒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供应。适量施锰有利于叶片转化酶活性的提高和叶片全氮含量的增加。施锰对大豆内源激素的影响表现为,适量的锰处理增加了叶片中IAA、CTK及GAs含量,起到促进植株生长和改善光合特性的作用。高浓度锰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豆的光合生理起到抑制作用。 适量的锰浸种与叶面喷施可增加大豆植株的伤流量,提高大豆植株主动吸水能力和根系生理活性。不同浓度锰浸种对大豆伤流液中硝态氮与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是很明显,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适量锰叶面喷施可显著促进大豆伤流液中硝态氮与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与高浓度锰处理。 无论锰浸种还是叶面喷施,适量的锰处理均可增加大豆产量,叶面喷施时适量锰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和高浓度锰处理达5%显著水平。在田间条件下浸种与叶面喷施的最优组合为A282处理,比对照增产可达38.87%。适量的锰浸种与叶面喷施能够改善大豆的产量性状,明显地提高了大豆的株荚数、百粒重及可育节数等,从而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无论锰浸种还是叶面喷施,适量的锰处理均可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叶面喷施锰肥时,适量锰处理的脂肪含量与对照达5%显著水平。当浸种与叶喷组合为A282时,大豆的脂肪含量最高,与对照缺锰处理A181达5%显著水平。而蛋白质含量最低的处理为A282,说明适量的锰浸种与叶喷组合可显著的增加大豆脂肪含量,降低其蛋白质含量。 综合来看,适量锰处理在改善大豆形态建成和光合生理方面,有显著作用。特别是适量的锰浸种与叶面喷施配合施用对增加大豆产量、提高油分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新古典传统意义上的理性是给定选择对象与选择结果的概率分布,在精确计算基础上,个人追求最大化的行为方式。该理性长期内受到“有限理性”和“非理性”的批评与挑战。本文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