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葡萄球菌ExhB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感染裸鼠和Balb/c小鼠模型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 S.hyicus)是小猪全身性渗出性皮炎(Exudative epidermit, EE)的病原,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增强和早期断奶技术的采用,小猪全身性渗出性皮炎对养猪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日益明显。该病原的不同毒株可以产生不同的毒素,被命名为ExhA、ExhB、ExhC、ExhD四种,现已证实不同毒株产生的毒素是引起仔猪发病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对可以产生B型毒素的猪葡萄球菌菌株进行研究。本病的感染动物模型多选用SPF猪。鉴于小鼠在作为动物模型方面有着简便,经济,易于操作等明显的优势,且该病在小鼠身上的研究国内外尚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选用裸鼠及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对分离鉴定的猪葡萄球菌ExhB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对所表达蛋白的致病性进行鉴定。并将该分离菌经肌肉注射裸鼠和Balb/c小鼠,探讨裸鼠和Balb/c小鼠对猪葡萄球菌的易感性及猪葡萄球菌对裸鼠和Balb/c小鼠的致病性。根据GeneBank中收录的Staphylococcus hyicus ExhB基因(序列号:AF515454等)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1, P2。对已经过生化鉴定的猪葡萄球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280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MD-ExhB。用带有Kpn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P1’,P2’,以重组质粒pMD-ExhB为模板,扩增去掉N端疏水性AA的ExhB基因。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该PCR产物和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ExhB,转化宿主菌BL21(DE3),经酶切及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测序证明目的基因以正确的阅读框插入了表达载体,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ExhB蛋白主要抗原区基因,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原核表达产物大小约为45Ku。通过ELISA和琼脂扩散实验表明,所表达的包涵体蛋白可以与用菌体制得的多克隆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用复性蛋白在裸鼠身上攻毒后可以产生皮炎病变。用分离鉴定的猪葡萄球菌菌体、上清以及二者的混合物经肌肉注射裸鼠和Balb/c小鼠,通过眼观、剖检和做病理组织学切片确定其感染的状况,结果发现裸鼠和Balb/c小鼠均可被感染,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相似的临床症状。裸鼠在感染后的二到三天背部和面部皮肤上开始出现大量小的红色囊泡,四到五天后部分囊泡消失,部分形成结痂。一些裸鼠眼睛还会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渗出.感染两周后相继死亡。Balb/c小鼠感染该菌后多表现急性临床症状,感染后二到三天就相继死亡,因此表现不出明显的眼观病变。只有很少一部分小鼠皮肤上会出现炎性渗出,导致该处皮肤脱落。剖检发现小鼠肾脏明显肿大,肝脏充血明显。病理切片发现感染小鼠表皮角质脱落明显,棘细胞层增生,称为“棘皮症”,这是猪感染该菌后所产生的特征性症状。心、肝、肺等组织部位的细胞也都有不同称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研究表明,Balb/c小鼠比裸鼠对猪葡萄球菌更易感,裸鼠感染后有清晰的肉眼可见的临床症状产生,而Balb/c小鼠在感染后往往还来不及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相继死亡;用菌液和上清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均可导致动物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变,而上清以及复性蛋白对实验小鼠的致病性进一步证实了在该病中细菌所产生的表皮脱落毒素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1. 施工项目管理概念及特点     1.1概念 施工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该施工项目的目标界定了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