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径流-古冲沟”型矿井突水致灾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受能源赋存特点和煤炭资源分布规律的限制,在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由于东西部地质背景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水文地质结构特征。西部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的矿井水害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新疆俄霍布拉克煤矿主采侏罗系煤层,大气降雨极少,顶板主要充水含水层不富水,勘探阶段认为本矿区不会发生大的水害事故。但2009年1106工作面顶板突水,最大水量达到1335m3/h,工作面被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新疆俄霍布拉克矿区所面临的矿井水害问题,研究其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特殊条件下的突水致灾机制、防治水关键技术等问题,实现了“融雪径流-古冲沟”型水害问题的有效防治。本研究首先在物探、钻探等手段的探查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域与我国东部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差异性,认为天山雪融水为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古冲沟控制地下水的径流并导致局部富集为其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雪径流-古冲沟”水文地质结构概念模型和突水致灾模式,分析了突水成因机制,并对比常见突水类型总结出该突水类型的特征和控制性因素。然后,从切断水源和封堵通道两方面,运用地下水流场演化模拟不同的工程效果,提出“帷幕阻流,明渠引流”、“区域性高位垂直疏放截流”和“无动力坡降疏放水”等防治水关键技术措施。相应的工程实践有效地消除了俄霍布拉克煤矿开采侏罗系煤层时顶板突水的隐患,降低了矿井水量,最终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从水文地质结构、矿井突水类型、地下水文学、矿井水害防治等多角度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水理论与技术,为国内外类似水文地质结构条件下的矿井水害防治研究及应用实践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创新意义。
其他文献
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是一种新型的、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和外加动力、处理含极细沙(包括粘粒)的水沙两相流分离装置。为了补充和完善水沙分离机理及结构型式优化
本文基于设计合理的流体差异旋转惯性加速度试验装置,以试验中的示踪剂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室内物理试验,测量并计算了流体微团的运动速度及旋转角速度等一系列详细参数,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