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正义日益成为社会正义主题时,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安排和制度设计,产权对维护人的生存要求无疑是基础性的。对产权内含人的基本权利要求的伦理价值观,中外思想家有较深入的论述,虽有殊异,但都认识到合乎正义的产权安排对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性。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之所以遇到较大的阻力,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产权制度存在“正义缺陷”,没有真正实现“正当财产权的不可侵犯”,进而引致社会道德秩序上的混乱。为此,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之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为指导,构建一种“合于正义”的产权价值观,它应当包含“产权主体的平等性、产权获得的正当性以及产权保护的严格性”等等,且在其具体内容上能体现出“人是目的”这一价值导向。就实践而言,要运用产权正义原则对我国产权改革进行道德考量和深刻反思,譬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及在此影响下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私有经济产权对合法地位与“国民待遇”的诉求问题;城市化中农民土地产权的边缘化问题。这些现实问题需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正义对策,正义下的产权制度建设应是一个矛盾解决方向,其中所有制结构形式的完善以及构建“四位一体”式的中国特色的现代产权制度,理当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的题中之旨。本文结构安排共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产权的内涵作一简要地梳理;其次,要对什么是正义及产权与之内在相关的伦理蕴涵作出论证,并对中外产权正义观予以历史性的考察且加以伦理分析比较。第二部分是重点,主要具体地论述产权正义的基本原则要素,在内容上力图体现出逻辑思维上的递进关系。第三部分的第一节是难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困境所在,对此,可以从国企产权改革所存在的典型问题而重点入手;其次,产权类型中,该对公有与私有财产各持什么样的价值态度是要另辟一节论述的,因为这些都关涉到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所要求的基本公正;最后,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问题是有关产权正义的重要议题之一,面对农民这一最大弱势群体,有必要建立合于产权正义的征地补偿制度。第四部分所要探讨的是正义下的产权制度建设问题,要使产权改革能真正做到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