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是再现历史的重要手段,对于挖掘历史当事人的记忆、重现重大历史事件,展示某一时期社会生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被呈现的社会记忆不仅再现了历史,并且重新建构着历史。社会记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被人类学等学科所关注,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国内一些学科通过对个人或群体的历史记忆的关注及撰写,也构成了社会记忆研究的一部分,但这些对社会记忆的研究,多体现在对内容浅显的描述上,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及理论的扎实。因为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社会记忆的形成,不仅仅是他们所记忆的社会事件,更关乎在这个记忆过程中多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本论文基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是第八师的老年女性群体进行深入访谈,对早期兵团女性的社会记忆进行系统描述和研究。通过整理已有的文史资料及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试图描述这一群体对于她们个人及她们所处时代所形成的社会记忆,着重探索在家国同构的历史背景下,她们是如何记忆和看待那个时代对她们人生轨迹的改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女性是建设新疆屯垦戍边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她们应历史的需要而出现。兵团第一代女性响应时代需要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而来,她们在兵团的建设发展中不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发展、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贯穿于她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通过教化子女、忆苦思甜等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兵团女性在屯垦戍边、建设兵团的过程中所累积的苦难记忆及英雄记忆是兵团文化赖以存在和传承的基础之一。本文作者在对兵团初建时期女性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疆参与新疆建设的女性特别是生活在北疆的兵团第一代女性群体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深入访谈和社会记忆的资料收集。在初步获得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报告了兵团第一代女性这一群体对自己过去的记忆内容,也初步分析了她们是如何记忆并受何因素影响的,包括她们的苦难记忆和屯垦戍边的记忆。运用社会记忆理论,对兵团初建时期女性的社会记忆所体现的个体记忆与时代记忆的交织进行分析,对兵团第一代女性社会记忆范式背后的主流记忆模式及社会记忆的权利问题进行探讨,从社会记忆的冲突与存续方面对兵团女性社会会记忆对于保存和传递兵团文化优良传统进行肯定,揭示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兵团第一代女性社会记忆在今天的兵团发展中所具有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