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周围型小肺腺癌中,研究肺腺癌新分类标准与YB-1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YB-1蛋白表达水平、肺腺癌新分类标准与周围型小肺腺癌预后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114例经外科治疗的小肺腺癌(≤2cm)患者,根据2011年版肺腺癌新分类标准进行肿瘤分型和分级。其中包括男性55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63.8岁(32~81岁)。所有样本均来自肺腺癌患者的原发病灶,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4μm连续切片,经伊红染色,然后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兔抗人YB-1多克隆抗体)。乳腺癌样本作为本研究的阳性对照。所有样本由两名病理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切片染色。细胞浆或细胞核染色即定义为YB-1蛋白表达阳性。所有数据利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YB-1蛋白表达对于新分类各级之间差异采用Fisher检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危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在114例小肺腺癌中,YB-1蛋白阳性表达34例,占29.8%,YB-1蛋白阴性表达80例,占70.2%;所有YB-1蛋白染色都位于细胞质。2. YB-1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p=0.036)、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p=0.002)、血管侵犯(p=0.025)、胸膜侵犯(p=0.033)存在关联。而年龄、性别、2004年病理分类、TNM分期各组与YB-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YB-1蛋白表达在新分类各级间比较,I级与II级相比存在差异(p=0.029),II级与III级相比存在差异(p=0.041)。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89)、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p=0.002)、组织分化程度(p=0.001)、血管侵犯(p=0.001)、胸膜侵犯(p=0.001)和YB-1蛋白表达(p=0.002)与复发相关;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p=0.001)、组织分化程度(p=0.001)、血管侵犯(p=0.001)、胸膜侵犯(p=0.001)和YB-1蛋白表达(p=0.001)与不良预后相关。4.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p=0.036)、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p=0.031)、血管侵犯(p=0.031)、胸膜侵犯(p=0.017)和YB-1蛋白表达(p=0.024)为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p=0.007)、胸膜侵犯(p=0.001)和YB-1蛋白表达(p=0.009)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5. YB-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YB-1蛋白表达阴性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8.9%与71.2%,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新分类I组5年无病生存率(78.2%),II组5年生存率(61.7%),III组5年生存率(38.4%);I组与II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II组与III组相比差异显著(p=0.036)。YB-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YB-1蛋白表达阴性组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1%与87.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新分类I组5年生存率(100%),II组5年生存率(76.6%),III组5年生存率(48.7%);I组与II组相比存在关联(p=0.021),II组与III组相比存在关联(p=0.002)。结论:在周围型小肺腺癌中,肺腺癌新分类标准与YB-1蛋白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 YB-1蛋白表达水平、肺腺癌新分类标准是周围型小肺腺癌预后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