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转移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sie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患者和方法:在本回顾性研究中纳入2008-2013年共220例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治疗后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淋巴结转移率(LNR)分为零(0),低(>0和≤0.2),中(>0.2和≤0.65)和高风险(>0.65和≤1)四层,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评价LNR对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淋巴结(LN)清扫数目是NAC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无复发生存(R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与清除淋巴结数目小于10枚的患者相比,清除淋巴结数目为大于等于10枚的患者具有更高的RFS(风险比(HR)=0.16995%置信区间(CI):0.033-0.868 LN10~20枚;HR=0.05695%CI:0.006-0.571 LN≥20枚)。在NAC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LNR是RFS和总生存(OS)的独立预后因素,较高的LNR与较低的RFS(中间风险LNR vs低风险LNR HR=2.04895%CI:0.944-4.442;高风险LNRvs低风险LNR HR=4.77995%CI:1.83-12.48)以及OS(中间风险LNR vs低风险LNR HR=2.4795%CI:1.042-5.889;高风险LNR vs低风险LNR HR=6.49595%CI:2.352-17.941)相关。对于所有患者而言,LNR与OS(HR=2.85;95%CI:1.53-5.32, P=0.001)和RFS(HR=1.8;95%CI:1.03-3.14, P=0.04)相关。  结论: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LNR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可能成为传统ypN分期评估NAC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补充或替代方法,有助于评估预后及制定辅助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含有由人转铁蛋白受体基因(TFRC)和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Luc)组成的双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为磁共振(MR)和生物发光双模态分子成像提供一个全新的实验工具。方法从psi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创伤等诱发的炎症反应失控引起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ALI)是脓毒症发病后最早出现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攻击神经系统为主要病理机制的疾病,可发生于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接头等处,导致神经元或轴索损伤、髓鞘脱失、神
民币的持续升值,外汇风险复杂变化,带给我国外贸企业越来越多的挑战,获得贸易融资已成为各外贸企业一项重要的课题。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信贷、福费廷和保付代理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