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从2009年4月开始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制度改革从设计走向实施,从方案变成实践,从试点开始推广,框架思路更加清晰,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操作办法更加明确,老百姓从新医改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新农合开始撑起农民健康的“保护伞。”同时也要看到,医改涉及到机制的深刻变革,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的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显现,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和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进和措施的完善,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将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进程必将快速推进。本文在详细研究我国农村医疗制度基本情况及其改革进程中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以新医改为背景,通过对新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比,深入挖掘新农合制度的内核、创新点和特点,从其制度本身寻找制约深化的问题及因素,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予以分析和研究,并结合黑龙江省部分地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从制度层面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创新与重构进行思考。同时,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的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以及其在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改革中所取得成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加关注新农合模式的创新、贫困农民的生活以及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等问题。通过研究得出,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创新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后,本文提出了要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在完善制度设计和法律地位的保障基础之上逐步完善运行机制内部各个具体环节,如允许农民自愿选择定点医院: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有效衔接,推动新农合更好地惠及贫困人口;重新设计安排新农合的筹资方式与管理机制等,使之建立起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