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广场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延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延吉市的人群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延吉市城市管理与服务的人群日益庞大,这就要求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断增多。加强延吉市广场文化与服务建设,有利于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广场文化环境,这也是延吉市精神文明与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吉市作为延边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首府,近几年来,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各街镇通过结合地方特色,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包括广场文化建设的公共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广场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队伍的发展也尤为迅速,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鼓励群众走出家门、走进广场,积极参与到广场的各项文化活动中来,不断推动和谐城市的文化建设。如何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广场文化服务内容与文艺队伍,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采取文献阅读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延吉市广场文化服务建设进行整体分析,通过运用广场文化服务建设相关理论对延吉市广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种类、文化服务组织、文艺队伍建设等四方面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等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结果显示:延吉市广场设施场地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且各街镇广场设施发展不平衡;广场文化活动重“歌舞”轻“曲艺”,特色品牌活动缺乏影响力;基层文化工作者人数不够,且专业人才缺乏;以及广场文艺队伍还存在管理不够规范、文化工作指导不够、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文章最后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运用相关理论提出了完善延吉市广场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建议。有助于推进延吉市广场文化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与构建和谐城市,为延吉市广场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弘扬的一个新的方法和手段。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特色的、独有的、传统的文化,是本民族历史的记忆和传承,具有多样性、民
作为蒙古族最为古老的民间口头艺术,祝颂词起源于民间,是蒙古游牧民族最早的口头记述生活的结晶,也成为蒙古族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它因其独特的口头传播和即兴创作方式,更好的
人们的生活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很多行业中的技术要求也愈发提高,地形测量中的数字化的地形测量技术也日益被人们进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讲授的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多弊端
期刊
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为目标的学科,锻炼质量的提高对体育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
期刊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种政治制度,其制度的核心在以夷制夷。总体而言,土司制度的内核与土司的政治诉求基本吻合,土司制度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产生过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