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中的灰姑娘主题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姑娘”的童话结构模式已成为许多作家创作过程中一种潜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奥斯丁小说里“灰姑娘”童话模式尤为突出。本文详细研究了“灰姑娘”主题在奥斯丁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中的运用。笔者认为,安妮·艾略特似乎是一个比范妮·普赖斯更为成功的“灰姑娘”,本文对两个女主人公进行了详细入微的对比分析,以证明奥斯丁是以何种手法运用“灰姑娘”情节使读者确信了安妮的成功。第一章探讨了“灰姑娘”主题本身以及其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第二章详细分析了范妮·普赖斯,阐明她的“灰姑娘”角色是一种由被动的牺牲品和被讽喻的形象构成的笨拙的混合体。第三章讨论了安妮·艾略特,安妮通过主动的追求而不是被动的忍耐,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拓展开来的“灰姑娘”形象。第四章研究了两部作品中的“王子”—男主人公温特沃斯上尉和爱德蒙·伯特拉姆,并将他们与他们的陪衬角色亨利·克劳福特和艾略特先生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时期,兴起于二战时期。它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虚无性。与此同时,它又注重人的自由选择与行动。自从存在主
本文在Bachman(1990)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定性研究中边想边说的方法对二十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考生在大学英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不仅会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而且会用图像、手势、音乐、和其他符号资源表达完整的意义。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利用语
引言:主要介绍了弗罗斯特生活的时代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1933)、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以及弗罗斯特悲剧性的个人经历,为其诗学思想的形
该篇论文研究的焦点就是“—ing”的语法化,旨在挖掘这个普通的英语屈折词缀和语法标记词的用法、相关语法形式和结构的产生,以及对整个语言的影响.此篇论文将基于前人的共时描
随着外语教学实践以及研究的深入,外语教学和研究者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其结果是:从研究"怎么教"转移到研究"怎么学",从研究"教师"转移到研究"学生",学习策略(Learning S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有关军队高校这一特殊环境下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尚未涉猎。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德国的目的翻译理论来研究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作者认为戏剧翻译的标准应是其达到翻译目的充分性。戏剧翻译如同戏剧创作一样,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舞台表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