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aMNPV-D克隆株在几种不同昆虫细胞中的复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yagrapha falcifera multip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faMNPV)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可感染鳞翅目10个科的30多种昆虫。对于其感染昆虫和作为生物杀虫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试验通过终点测试方法对不同的细胞株对于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克隆株(SfaMNPV-D)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细胞株对于SfaMNPV-D敏感性存在着差异,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对SfaMNPV-D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细胞系Tn5B-4、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细胞系SL-1、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系IPLB-SF-21、小菜蛾(Pieris rapae)细胞系Pr-E-HNU9后,多角体的产率进行比较发现差别很大。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细胞Tn5B-4的病毒滴度(TCID10 8.7×108)高于其他三种细胞株,小菜蛾(Pieris rapae)细胞Pr-E-HNU9的滴度比较小(TCID502.4x108)。研究还发现在感染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细胞系SL-1中没有病毒粒子和多角体产生。
其他文献
目的:Cyr61(也称为CCN1或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是一种细胞外信号转导分子,是CNN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该蛋白由4个不同结构域构成,这些结构域在不同的微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时钟速率的飞速提高,电源完整性、信号完整性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速电路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电源完整性是所有高速电路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的电源噪声抑制技术主要采用不同种类的去耦电容,但这些电容已经无法抑制频率越来越高的电源噪声。电磁带隙结构(EBG)和缺陷地结构(DGS)等人工电磁材料可以很容易的工作在微波频段,因而正成为潜在的电源噪声抑制技术得到重视和研究。但是EBG和DG
  非均匀采样信号重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稀疏重建能以尽可能少的变换域系数表示原信号并快速完成重建过程。但现有非均匀采样信号最小范数傅里叶重建(FR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