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建筑结构组合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控制装置大体上可分为吸能型、耗能型和隔震型三类,从能量的观点看,三者的控制机理都不相同,本文提出了将不同类型的控制装置进行组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控制优势。 现有的结构随机控制研究,大多只涉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且随机模型参数的选取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严重脱离实际。能否使结构控制设计和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一样,分别进行风荷载计算,地震荷载计算,以及做到风、地震荷载作用下内力的组合呢?本文首先探讨了吸能型TMD(或TLD)和耗能型阻尼器的组合控制系统,对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控制。把脉动风看作具有零均值的高斯随机过程,采用Davenport沿高度不变风速谱,地震动随机模型则采用平稳过滤有声噪声模型,运用等价线性化技术,对组合控制进行风振控制效果和地震控制效果系统分析和对比,并详细研究了基本风压、设防烈度、场地土类别等对减振率的影响。由于地震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非平稳特性,为了准确刻划结构地震反应上升段、平稳段和衰减段的实质,本文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非平稳随机分析方法,分别在频域和时域内对结构控制性态作深入研究,并将该方法推广到复数域,导出受阻尼器控制具有非比例阻尼特性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体系响应的时变功率谱密度函数矩阵,通过构造方程把非平稳随机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将传统的实模态叠加法和迭代法相结合,把不能解耦的构造方程转化为控制方程求解,避免了复数运算,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且计算结果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基础隔震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减震方案,但是由于隔震后结构底层楼地面位移较大,影响了基础隔震系统的使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采用吸振装置进行组合控制,不仅可提高层间位移的控制效果,而且还可大大地降低底层楼地面的位移。文中提出的以基础隔震系统的阻尼比代替第一振型阻尼比的简化算法,计算结果能得到很好的精度。 本文所有随机参数的选取都按照现有的结构设计规范和风、地震特性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了把组合控制理论变成实用的结构控制设计方法,文中给出了大量的算例,计算结果表明组合控制效果非常显著,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路面施工,路面施工的影响力表现在各方面,如果能够确保路面施工质量的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车安全、增加行车速度、降低行车
德勒兹通过对欲望进行哲学和政治学的阐释形成欲望微观政治学。他认为,欲望是生产性的,而非缺失性的。并以欲望为逻辑起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分裂症;一方面资本主义由于革
本文介绍了一种烟草复烤线的自动控制系统。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网络配置、监控系统。
长期以来,学界有关《聊斋志异》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从科学视角研究《聊斋志异》的成果比较鲜见。从科学视角看,《聊斋志异》中蕴含着器官移置、凌空飞行、摄像放像、人鸟交流
环境响应型智能微载体材料可以响应温度、pH值、磁场、化学物质等环境刺激的微小变化,实现物质的自律式控制释放,在药物送达、酶和细胞固定化、分离纯化等领域显示出突出的优越
圈点批注阅读教学法遵循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以写促思”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圈点、巧批文字、巧解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外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地涌现,虽然在某些方面是相悖的,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教师的创造性表现为能综合地运用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比认知法和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企业所要应对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员工培训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依据信息技术学科以及学生的特点,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综合采用巧妙设计课堂“导学导语”、任务驱动、精讲多练、范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