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半主动控制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磁流变液制成的阻尼器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功耗低、阻尼力大且连续可调,是一种典型的可控流体阻尼器,适用于结构振动控制及车辆悬架系统振动控制的作动器。目前在振动控制中常采用半主动控制方法。这是由半主动控制无需附加能源、具有能耗低、容易实现等特点决定的。在安装有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系统中,通过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可实现减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但是磁流变阻尼器动力特性十分复杂,目前它的力学模型和能充分发挥其耗能减振的控制方法还不完善,因此本文对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半主动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自行设计的、多环形槽结构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建模。从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电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修正了的非牛顿流体宾汉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建立了该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绘制和分析了外加磁场(通过施加电流实现)和阻尼力之间关系曲线,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从而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为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设计其模糊控制系统提供了较精确的模型。 然后从模糊控制的理论知识出发,对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模糊控制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接着以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应用MATLAB软件及其SIMULINK模块,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减振模型。文章给出了模糊控制规则表,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建立了模糊控制系统。通过对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比较了被动控制和基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控制下减振系统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控制比被动控制的减振效果优越;同时证明本文中模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航天器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技术是目前航天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由于直接进行空间研究难度大、风险大、耗费大,所以很多国家早就开始利用各种方法在地面上
本文以某型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为对象,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数值计算的工程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验证工作。目的是验证和确认数值计算方法及各种物理模型在燃烧室计算中的工程
虚拟现实(VR)技术顺应了设计技术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了产品设计向虚拟化方向的发展。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组合夹具组装设计,用户以更接近实际操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夹具拼装,经过
本文结合国家863科研计划项目“深空探测自主技术与仿真演示系统”(2004AA735080),对深空探测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建立了深空探测器的动力学模
钛合金板料室温下塑性变形范围窄小,成形困难,回弹严重,卸载后通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形状变化,影响制件的几何精度。本文针对这些特点,以TC1M和TC2M钛合金板料为研究对象,对室温下钛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结构复杂的非线性多变量控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时变性。传统的控制算法的设计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对复杂对象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有必要研
注塑制品的变形过大一直是困扰模具企业的一大难题。随着有限元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化模拟已经逐渐成为工艺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有效工具。注塑模CAE软件能够计算出特定
物体运动速度是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速度的测量在生产、生活、科研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需求和应用。例如测量高速行驶的汽车、一定飞行姿态的弹丸、物体爆炸的
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高比模等许多优越于传统金属材料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及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任何一种工程材料来说,建立适当的强度模型,对判断材料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