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LTE-A中同一小区内的多个用户,各用户接收到的信号都会受到其他用户信号的干扰,严重影响通话质量。对于下行MU-MIMO信道而言,各用户的分布具有不规则性,在地理位置上差异很大,因而不能够采用协同接收或者多用户检测技术来消除相互之间产生的干扰。预编码技术可以解决MU-MIMO系统中的用户间干扰问题,因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LTE-A系统下行MU-MIMO预编码技术,对非线性和线性预编码技术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改进算法和整个LTE-A下行系统作了DSP实现。首先,研究了非线性预编码技术。主要对非线性预编码技术中脏纸编码(DPC)、矢量扰动预编码(VP)和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THP)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三种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考虑到DPC算法和VP算法的复杂性较大和适用性不强的特点,主要对THP的两种算法(ZF-THP和MMSE-THP)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得出结果是MMSE-THP的性能明显要好于ZF-THP性能,采用QPSK调制方式时候的性能要优于16QAM的性能,随着天线数增多系统总体性能变好。其次,对线性预编码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着重对MMSE、BD、R-BDSVD三种预编码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结论为R-BDSVD预编码算法的性能要优于BD和MMSE两种预编码算法。并且对R-BDSVD分解算法进行了改进,将SVD分解改进为GMD分解,通过双流仿真分析,得出R-BDGMD预编码算法的性能总体上优于R-BDSVD分解算法。再次,对R-BDGMD预编码算法进行了DSP实现。对R-BDGMD算法进行了模块化划分,并且画出了实现流程图,分模块对算法进行了DSP实现。经过多项优化和最终的多核并行处理,使最终的处理时延降低到了0.98ms,小于了LTE协议规定的每帧处理时延,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并且搭建验证平台验证了其正确性。最后,对整个LTE-A下行MU-MIMO系统作了多DSP多核实现。通过流水划分,使单个模块的处理时延都在1ms以内,同样搭建验证平台验证了其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