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改过迁善内在动机的教育惩罚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惩罚是一种与奖赏相对的教育手段,它本身无所谓好坏。然而,在教育现实中,惩罚却经常被错误地使用,从而造成了许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故,这使得一些公众误以为教育惩罚就是一种教育病态,甚至连一些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正确地理解教育惩罚。因此,这便凸现了正确理解教育惩罚概念、剖析不当教育惩罚的原因、进而探寻有效教育惩罚路径的必要性。通过辨析教育惩罚概念和不当教育惩罚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惩罚有效推动犯错学生改过迁善的前提条件是,教育惩罚必须激发学生改过迁善的内在动机,这是因为人的内在精神心理因素在人的行为决定中起关键作用。需要是推动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内在动机,特别是社会性需要在人的行为选择中起决定作用。因此,本文以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深入分析了学生改过迁善内在动机的构成,并结合案例阐明这种动机的激发途径,这样既深化了教育惩罚研究的层面、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又为教师反思、改进自身的惩罚实践提供了参照。教育惩罚被错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使人对教育惩罚充满了误解,但教育惩罚有其存在的依据,因为教育惩罚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另外,教育惩罚还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从错误中寻找到健康发展的助推点。因此,教育者就非常有必要正确理解教育惩罚概念,并准确把握教育惩罚类型,这是保证教育者正确合理使用惩罚的必要前提。不当教育惩罚的特征是惩罚痛苦的形式和强度失当,但由于惩罚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痛苦,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不当教育惩罚的形式进行批判和辨析,以厘清适当惩罚与不当惩罚的界限。针对不当教育惩罚的特征,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惩罚理念,并采用痛苦适度的惩罚方式,从而规避不当的教育惩罚。不当的教育惩罚不能产生积极教育效果的原因在于,它没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改过迁善的内在动机。学生改过迁善必需内在动机的依据包括:惩罚功能演变的要求、人之社会属性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需要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动机,学生的自我保护需要产生改过迁善的内在动机。学生的自我保护需要的内容包括:保护身心少受惩罚痛苦和保护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学生自我保护需要中所力求得到满足的合理需要主要是社会性需要,包括情感、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在惩罚中应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这些需要,从而以有效激发出学生改过迁善的内在动机。
其他文献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是为学生将来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因此,立足课堂,认真做好课内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引导学生
期刊
随着2007年高速列车欧洲东线的运营,区际列车得到进一步发展,地面有轨电车,火车相继开通,为实现多种交通模式的联结,当地行政单位和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共同研究多式联运枢纽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