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以及肾脏PLA2R,并联合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探讨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肾脏病理免疫荧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肾脏PLA2R沉积的关系,进一步研究PLA2R在IMN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9~2018.12于盛京医院住院经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数据,并随访。用ELISA方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并按照抗体滴度分为阴性组及阳性组,在阳性组中根据滴度高低进一步分为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两个亚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指标及病理资料的差异,并联合肾脏PLA2R抗原表达情况及肾脏病理免疫荧光结果,分析血清抗PLA2R抗体与肾脏PLA2R抗原与IMN诊断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搜集2016.9~2018.12于盛京医院经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222例,男女比例为1.34:1,平均年龄50.27±12.07岁。1、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两组之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尿常规中高倍镜下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数、ALT、DD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滴度组eGFR低于低滴度组。2、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肾组织的C3沉积阳性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低滴度组肾组织的C1q沉积的阳性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余病理指标无统计学差异。3、血清抗PLA2R抗体诊断IMN的灵敏度为67.57%,肾脏组织中PLA2R诊断IMN的灵敏度为86.04%。血清中及肾脏组织中抗PLA2R抗体均阳性者有134例,阳性率为60.36%。血清中抗PLA2R抗体或肾组织PLA2R抗原阳性者有207例,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93.24%。4、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年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甘油三酯、FIB、DD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白蛋白、ALT、eGFR呈负相关(P<0.05),血清抗PLA2R滴度与血红蛋白、尿液高倍镜下红细胞及白细胞、尿比重、BUN、尿酸等其他临床指标无相关性(P>0.05)。5、共194例患者进行随访,阳性组总缓解率为51.51%,阴性组总缓解率为70.9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抗PLA2R抗体阳性组有17例患者在缓解后出现复发,而抗PLA2R抗体阴性组无缓解后复发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达到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的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阳性组中缓解组的BUN、肌酐、胱抑素C低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缓解组的eGFR较未缓解组eGFR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年龄为阳性组未缓解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036(1.001,1.073)(P=0.046)。阴性组中缓解组肌酐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缓解组的男性比例较未缓解组高,两组之间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肌酐为阴性组未缓解的保护性因素(P=0.006)。结论1、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的水平可以反应疾病的严重性和活动性。2、血清阳性组的肾组织C3沉积显著高于血清阴性组。血清抗PLA2R抗体不仅是IMN临床表现的生物标志物,也是反映IMN病理特征的良好指标3、血清和肾组织联合诊断可提高阳性诊断率,互相不能替代。此外5.41%的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及肾脏PLA2R均阴性,说明双阴性也不能完全除外特发性膜性肾病,可能与膜性肾病的其他足细胞细胞蛋白有关。4、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年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甘油三酯、FIB、DD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白蛋白、ALT、eGFR呈负相关5、血清PLA2R抗体可能与不良预后结局相关。阳性组中的缓解组BUN、肌酐、胱抑素C低于未缓解组,而eGFR较未缓解组e GFR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为阳性组未缓解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