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地拉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宾川县与永胜县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而宾川煤矿位于水电站上游约6km处。煤层采出后,地面塌陷导致矿区建筑物及交通破坏。水库蓄水后,有两层煤将处于水面下,煤矿对库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主要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水水质、采空区稳定性和采区斜坡稳定性等方面探讨煤矿对水电站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和工程环境产生的影响。经过水质分析,确定矿井水经处理后不会对居民和库区水质造成较大的影响,且矿区水文地质类型是以断裂破碎带附近裂隙导水充水为主,孔隙弱含水层充水为辅的简单类型。通过对宾川煤矿采空区地面的详细调查,确定了建筑物和农林地遭受破坏的数量和程度;分析了该塌陷区地表移动变形的模式为连续移动变形;查明了地表移动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概率积分法计算出地表残余变形量;参照工程地质手册的相关规程进行了煤矿巷道的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在没有地表荷载的情况下,塌陷区地表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地表存在单位压力R为5t/m2的荷载情况下,地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结合宾川煤矿地形特点及开采特征,确定了影响采区坡体稳定性的因素。采用极限平衡法公式计算在不同工况下采区斜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无暴雨情况下,滑坡体的稳定性系数k值为1.683,滑坡体的稳定性较好;暴雨情况下,滑坡体的稳定性系数k值为1.227,滑坡处于准稳定状态。综合上述各方面认为,矿井水对库区水质影响较小,采空塌陷区地表残余变形量较大,采空区坡体的稳定性较好,对水电站不会产生威胁。但因有两层煤在蓄水后将淹没水下,必须对库岸进行工程处理,以切断矿井水和水库水的沟通途径,防止水库污染及煤矿淹井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