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实习督导环节对于实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10名医院社工实习督导的经验,分析实习督导在扮演督导角色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分析实习督导对突破困境的行动策略的反思。实习督导的督导困境包括实习督导主体困境,以及与其他主体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困境。实习督导的主体困境主要表现为角色能力不足,包括:(1)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以及本土实习督导知识生产滞后,导致实习督导难以回应实习生的督导需求;(2)督导能力成长滞后,导致督导功能发挥有限;(3)自身承担多重角色,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开展督导工作。实习督导与高校实习教育体系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包括:(1)在实习生层面,实习生专业能力和个性等参差不齐,对实习督导形成较大的挑战;实习生与实习督导的关系失衡,如实习生与实习督导的权力博弈过程中,对实习督导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实习生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对实习督导产生过度的依赖,督导边界模糊;实习督导与一些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的实习生往往会形成不良的督导关系,并产生一定程度的情绪困扰;(2)高校实习指导老师缺乏足够的专业实务经验;高校实习指导老师为实习督导提供的专业信息支持较为匮乏;(3)高校实习方案“非处境化”,并没有灵活地根据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处境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变通,包括实习安置方式不合理、专业实习要求过于“理想化”,导致实习督导在协助实习生整合医院特点与实习要求时出现冲突。实习督导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突破困境的行动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实习督导提出行动策略主要分为三方面:(1)实习督导自我增能,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督导能力,在督导实践中不断反思并重塑督导惯习;(2)不断调整实习督导模式,促进与实习生的契合;(3)主动建构与实习指导老师的合作关系,参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方案的完善,弥合与高校实习教育体系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