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测资料表明,在冬季,欧亚大陆的积雪覆盖大部分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并且可以持续到春季。积雪能够通过反照率效应和水文效应对气候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本论文利用由中国气象局提供的中国160台站降水月平均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积雪资料进行诊断分析以及利用日本的线性斜压大气模式(LBM)进行数值实验等方法,探讨了 1972~2009年期间欧亚大陆春季积雪覆盖率(SCE)对中国华南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和其周边地区的春季积雪异常与我国华南春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贝加尔湖附近的积雪异常偏高时,我国南方地区是显著的南风异常。此南风从低纬度海洋带来水汽并在华南地区辐合,使得华南地区的春季降水异常偏多。此外,线性斜压大气模式(LBM)的数值实验结果也表明,贝加尔湖地区的欧亚大陆积雪异常可以通过影响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来影响中国华南春季降水的变化。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华南春季降水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降水的年际变率也发生了从活跃期到相对稳定期的变化。在此期间,贝加尔湖和周边地区的积雪异常也发生了明显的从正位相到负位相的显著的年代际变化。根据以上结果,将数据集分为1972~1987(PI)和1988~2009(P2)两个时间段。分析结果表明,在P1阶段,贝加尔湖的SCE异常对中国华南春季降水的贡献是以华南地区为中心的正的全区一致分布型降水异常,这个降水型与华南春季降水的经验正交函数的第一模态(PRE_EOF1)相类似。而在P2阶段,贝加尔湖的SCE异常有利于形成南北反相的偶极子分布型的华南春季降水异常。其两个异常中心分别在长江淮河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此降水异常分布与华南春季降水的经验正交函数的第二模态(PRE_EOF2)相似。进一步地,我们研究了北大西洋海温(SST)异常与欧亚大陆春季积雪的关系。研究表明,前期冬季12月的北大西洋偶极子和欧亚大陆春季SCE异常的年际变率有显著相关关系。80年代之后,北大西洋海温偶极子对欧亚大陆春季SCE的年际变化的贡献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