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离子掺杂对BaSnO3在水中光催化产氧性能的影响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n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污染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半导体光催化剂材料表面的水氧化因其可以有效的开发人工光合作用水分解而备受关注。水分解为H2和O2本身在热力学上不是有利的过程(ΔE0=-1.23 V),是需要外部驱动的上坡反应。实现水分解最困难的是实现析氧反应(OER)中四个电子的转移。在近50年来,光催化的应用得以发展,目前所发现的光催化剂已有几百种,但其低的量子效率和低的光利用率,却成为了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阻碍。由于紫外光在太阳光光谱中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为了解决太阳光的低利用率问题,开发一种在可见光下有效运行的光催化系统对于实际利用太阳能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多价镧系元素可以形成能够捕获/释放电子的自氧化中心,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在本文中,我们旨在通过铕元素对钙钛矿型锡酸钡掺杂达到以下两个目的,第一,由于稀土铕元素拥有丰富的能级因此可通过掺杂来进行半导体带隙调节,使得锡酸钡的吸收光谱可以从紫外光扩展至可见光。第二,铕元素拥有两个价态即三价和二价,在一定的环境中可实现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二价铕具有以热辐射的方式来消耗电子的特殊性质,因此希望通过二价铕产生热辐射的方式消耗半导体内的光生电子,以此来实现载流子的分离使得空穴可以更好的参与氧化反应。铕掺杂Ba Sn O3摩尔比为20%时为最佳掺杂量(HEB),掺杂后的样品表现出优异的水氧化性能和可见光响应能力。最佳掺杂量的样品具有非常可观的光催化活性,20 mg的样品可以在100 m W/cm~2白光LED光照射下在45分钟内完成对亚甲基蓝染料的降解(降解率大于99%)。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产氨量为原始Ba Sn O3(BS)的4.6倍。在HEB的水氧化实验中(Xe灯波长≥420 nm,光功率密度为165 m W/cm~2),我们观察到投入样品前期水中释放出大量氧气,这是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稀土铕的掺杂使得HEB表面析出了单质Sn颗粒,这些表面附着的Sn和H2O发生反应形成锡氧化物,而Sn Ox很快与价带处的空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释放。在后续的循环稳定性试验中我们对HEB和BS的水氧化做了进一步对比研究,在第一次循环中HEB第1小时水氧化氧气的产量为23.2μmol,是BS第1小时水氧化的7.5倍。HEB样品在第三次循环之后达到了稳定态,导带中的电子主要转移到了二价铕中做热辐射运动,以此来消耗导带中的电子,减少催化剂中光生载流子的湮灭。HEB第3-10次循环第1小时平均产氧量为BS第1小时水氧化的2.8倍。
其他文献
英国较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又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最先迈入工业化社会的大门,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19世纪上半叶,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在人口日益集中的工业发达城市,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促成了英国高等教育领域里的革命性变化,以伦敦大学为代表的新大学的建立撼动了牛津和剑桥独霸英国高等教育的局面,英国高等教育由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拉开了走向现代化的序幕。首先,本研究对现代
钢-混组合梁桥因其施工简便、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钢-混组合梁桥上行驶车辆质量与其主梁模态质量之比较大,随着桥梁跨度和车辆荷载的不断增加,桥梁振动会越来越明显。车致激励不仅影响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而且影响行驶车辆的平顺性及舒适性。因此,研究钢-混组合梁桥车桥耦合振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在国内外学者车桥耦合振动
随着工业发展,挥发性有机物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催化燃烧技术在VOCs治理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占有率。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在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增加稳定性和改善抗中毒性等方面。本研究以固体废弃物微硅粉和纳米二氧化硅为硅源,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系列MFI型分子筛。其中,以纳米二氧化硅为硅源合成的ZSM-5(NS)样品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规整的形貌和较小的晶粒尺寸(~3–5μm),并具有丰富的孔结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下,我国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新需求。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加速提高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本文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契机,针对磷铜球机组的改造需求,旨在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根据现场状态监测的需求,提出了一套由电气系统、机械系统、液压系统、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构成的生产线一体化控制;设计了基于西门子PLC的磷铜球生产线,对其关键单元进行了描述;构建以W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潜在发展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研究发现或与遗传因素、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损伤、轴突运输损害、线粒体功能缺陷、蛋白质异常聚集等密切相关,且其作用可相互重叠、相互影响。有研究报道多种RNA结合蛋白的异常分布、积聚可导致ALS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团队前期发现hnRNP G蛋白在ALS小鼠模型的脑组织中下调,但尚未研究其下调的机制。为此,本实验将研究hnRNP G在ALS动物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痛觉过敏或痛觉异常。研究表明,痛觉通路上的多种胶质细胞等非神经细胞广泛地参与了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P2Y12受体是嘌呤能受体家族中的一种Gi类型的代谢型G蛋白偶联受体,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卫星胶质细胞等与痛觉通路密切相关的非神经细胞上。早年人们已经发现,在P2Y12受体全身敲除的神经痛模型小鼠,其机械痛过敏现象显著弱于对照的野生型小鼠,提示P2Y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实现沿线国家间的优势互补,自该倡议提出以来各国也积极采取了诸多措施坚持开放合作。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主体,正积极参与到国别合作之中,中国也将“一带一路”国家视为重要投资对象,截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1727.7亿美元,当年直接投资流量达178.9亿美元。而这一切离不开东道国的便利化措施,东道国的投资便利化是指通过一
研究背景: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atrial tachycardia,AT)是发生在心房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率通常≥100次/分,可根据其电生理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分为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以及触发活动性房速,不同电生理机制的AT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对AT的遗传学基础还尚不清楚,但AT常常先于或伴发房颤,大量研究发现房颤与编码钠、钾、钙等离子通道的基因发生变异密切相关,其中以钾离子通道
背景:脑血管病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及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其中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是引起神经细胞损害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黄芩素是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主要从黄芩的根中分离而来。黄芩素发挥众多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抗兴奋性毒性、抗凋亡、刺激神经发生、促进神经保护因子的表达等,可有效缓解神经细胞损伤。目的:建立H2O2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模型,探索黄芩素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和鼻病毒(Rhinovirus,RV)对鼻上皮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蛋白表达、上皮结构重塑和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1、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7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患者鼻息肉组织和25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