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髯花杜鹃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 D.Don)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藏药塔勒嘎保的原植物之一,产于西藏南部,生于海拔3000-4900米的山坡灌丛中,分布于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不丹、锡金及印度北部。塔勒嘎保性苦、涩寒;清热消炎,止咳平喘;外用消炎散肿。在藏药中,髯花杜鹃的叶和花分别入药,对髯花杜鹃叶化学成分研究尚属首次。本文从髯花杜鹃叶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利用光谱法(MS、HR-ESI-MS、1H-NMR、13C-NMR、DEPT、1H-1H COSY和HMBC)和化学法确定了1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鲨烯(1)、2-甲基-6-羟基-4-O-[(2E)-3,7-二甲基-2,6-辛二烯基]苯甲酸(2)、髯花杜鹃素A(3)、Cannabiorcicyclolic acid(4)、熊果酸(5)、髯花杜鹃素B(6)、β-谷甾醇(7)、3-甲基-5-O-[(2E)-3,7-二甲基-2,6-辛二烯基]苯酚(8)、伞形花内酯(9)、3-羟基-3-苯基丙酰胺(10)、苔黑酚(11)、槲皮素(12)、杨梅素(13)、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苷(14)和金丝桃苷(15)。其中化合物1、2、8和11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构类型涉及三萜、单萜、甾醇、香豆素、酰胺、酚类、黄酮及黄酮苷,为进一步的活性筛选提供供试样品。
其他文献
近年来,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其中,许多离子通道在病理学方面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许多“离子通道病”被相继发现。由此,一些离子通道已经成为了药物研发的靶
食物过敏作为一类食源性疾病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过敏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防沫的三大类疾病之一,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食物过敏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