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许多国家逐渐形成适应其自身情形的巨灾保险制度。然而,巨灾保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巨灾保险的供给和需求低于人们的预期或者呈现非理性特征,这严重影响了巨灾保险的发展。本文站在巨灾保险需求的角度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非理性行为。传统需求理论决策的基础是“完全理性”假设下的期望效用理论,然而现实经济活动中却出现与此相悖的现象。于是本文引入行为经济学,认为个体在面临损失时却变得风险偏好,加之人们对小概率事件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巨灾保险需求的不足;另外,可得性偏差和显著性偏差导致投保人给予最近的信息较大的权重而忽略较早的信息,使得个人对风险的判断较主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美国居民购买洪水保险的决策为例具体分析后一种非理性行为。首先,本文将“预期”这一行为经济学要素加入了传统期望效用理论模型,认为居民对洪水保险的购买量与其对洪水灾害发生概率的预期是正相关的,而居民对洪水灾害发生概率的预期在其对洪水灾害的观察中学习形成,并同过每次观察的洪水灾害来更新之前的“预期”。这一过程文章引入了修正的Beta-Bernoulli Bayesian学习模型,认为人们具有“健忘性”并对过去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折旧率“δ”进行折旧,因此越近的信息对人们的影响越大。接着,本文采用美国的数据,建立了各期洪水灾害造成损失对保单购买量影响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洪水灾害发生对洪水保险需求的影响会持续9年,并且影响程度会逐渐减弱,这证明了本文对居民非理性行为的分析。最后,本文提出在实际考量巨灾保险需求时要将行为经济学因素加入分析模型当中。而对于我国的巨灾保险来说,可以利用这种巨灾保险需求中的非理性行为,在灾后适时推进巨灾保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反馈机制,建立强制或半强制的巨灾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