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拖延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指在具体学习情境中,学生有想完成任务的想法而实际推迟了任务的完成,并伴有消极体验的一种行为。学习动机指的是激发并维持小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本研究从学习动机的角度进入,立足于学习拖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小学生缓解学习拖延提供一定的策略和帮助。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某小学3-5年级的4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习拖延量表选用2012年修订的Milgram编制的《学习拖延量表-学生版》,学习动机量表选用《学习动机与策略量表》(MSLQ)中的动机分量表进行测量。使用SPSS19.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小学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动机各自在年级、性别、学习成绩和班干部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研究,之后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学习拖延和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小学生学习拖延现象普遍存在;学习拖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学习成绩以及是否为班干部上;小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普遍较高;学习动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和是否为班干部上;小学生学习拖延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学习拖延与学习动机中的内部动机、任务价值、学习信念、自我效能和考试焦虑存在显著性相关。根据所得结论,本研究建议一方面可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适当的策略,建立并完善小学生学习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可以从内部动机、任务价值、学习信念、自我效能和考试焦虑等角度,为减缓小学生的学习拖延提供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