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又被称为甲状腺相关免疫眼眶病变(TRIO),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多见于成年人当中,女性较男性多见,以眼球后及眼眶周围组织中的炎性浸润性病变为其主要的特征,该病与自身免疫性的甲状腺疾病关系密切。众多研究表明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参与密不可分,换言之,该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即遗传易感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是一种转录因子,其在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有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TAO患者的眼球后脂肪组织及结缔组织当中,PPAR-γ基因的表达水平,要明显地比正常对照组高,这项研究即从基因水平,表明了PPAR-γ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TAO发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本实验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pro12al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当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山西汉族部分人群当中TAO疾病发生的关联性。从而,探讨TAO可能的发病机理及其遗传背景,同时也可以为TAO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及理论参考。
方法:
研究对象共计166例,分三组,TAO组患者共有51例,Graves病(GD)组患者共有55例及正常对照组(CON)60例,分别抽取来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加抗凝剂)3ml,继而提取研究对象的基因组的DNA,采取PCR-RFLP的方法,即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又称为CAPs技术,来检测本研究对象中PPAR-γpro12ala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率。然后应用SPSS17.O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读取每个样本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各组间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3]。
结果:
G等位基因:TAO组频率(27.8%)明显高于GD组及正常对照组(13.6%,13.3%)(P<0.05);CG+GG基因型频率:TAO患者组(52.9%)要明显高于GD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25.5%,26.7%)(P<0.05);GD组、正常对照组在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中PPAR-γpro12ala位点的基因存在多态性。
(2)PPAR-γpro12ala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中TAO的发病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