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5年资产证券化元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截至2017年末,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量已经超过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等传统债务工具。在我国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警惕和避免出现美国在2007年由资产证券化市场资金链断裂引发“次贷危机”的悲剧,本文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存在评级结果普遍偏高、AAA级和AA+级资产支持证券不符合评级精确性要求的现象。另外,在总结出目前评级机构采用的评级方法具有过度依赖未来现金流预测和对信用增级措施有效性认定不合理的缺陷后,本文引入品牌信用模型的TBCI方法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并将其付诸于案例实践。最终案例结果证明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正逐步将资产证券化的定位从“盘活存量资产工具”转变为“获取超额溢价的融资工具”。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构成。第一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论文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介绍,论述了基于TBCI的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研究的价值性。第二部分由第二章构成。第二章从梳理相关文献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的看法和现有评级方法,另外重点对我国评级机构认可的信用增级措施进行有效性分析,发现除了超额抵押、第三方担保、基础资产抵押这三种信用增级措施能进行有效增信外,其他信用增级措施的有效性值得商榷。第三部分由第三章构成。第三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和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状况。从各评级等级的分布看,从2012年起,债项评级在AA级以上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额占比在94.68%到99.38%之间,得出了资产证券化市场对基础资产的评级呈现一个较高评级的现象。同时推断我国评级机构认可信用增级措施的有效性。其次,为了检验我国五大信用评级机构采用目前通用的评级方法得到的较高的信用评级是否与资产支持证券匹配,本文选择了起息日在2017年3月18日-2018年3月18日的债券期限范围小于1年的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共404个样本,对样本信用等级和发行利差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了总体上信用等级对平均交易利差具有显著影响,但信用等级为AAA级和信用等级为AA+级的平均发行利差无显著差别的结论。第四部分由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构成,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四章论述了TBCI适用于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的原因,第五章根据资产证券化的特殊性对TBCI的10个评价指标和赋值要点进行了少量修改,得到了 TBCI在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中的评级指标。第六章是根据第五章的评级指标进行的案例分析,在得到TBCI的评级结果后将其与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产生较大差距的原因。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同时采用了理论研究法、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力图得到合乎逻辑、严谨科学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