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消费空间的文化建构——以C购物中心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是连接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过剩经济的出现,消费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日益凸现。因此,对于消费的社会学研究逐渐成为了热点。然而,国内社会学界对消费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的分析上,而对作为连接生活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商业消费空间的研究,却很少有人涉及。 本论文是一篇有关商业消费空间的研究,以商业消费空间的典型代表—购物中心作为研究场域,运用社会学研究中的消费文化的分析范式,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方式,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对本地一个知名的购物中心进行解读。旨在从分析商品和空间这两个商业消费空间的基本要素入手,来探讨在商业消费空间中文化的建构过程及其文化意义。 本研究认为,购物中心所陈列的商品及其空间,是通过相应的符号化机制来获得文化意义。由于这种文化的建构,使购物中心除了本身外显性的物质功能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文化意义。在购物中心里,物质商品已俨然成为一种文化商品,而购物中心本身也成为一种符号性的空间。它不仅使购物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且还成为了自由、快乐、富裕的符号和象征。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职业流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不仅与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还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对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下的国有企业而言,人员分流过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家庭网的阶层构成模式,以及影响各阶层跨阶层重要问题讨论关系形成之因素,并且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跨阶层界限的重要问题讨论关系是否存在;(2)如果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育消费阶层结构性差异的深刻剖析,厘清社会分层对于教育消费产生的多维影响,并藉此寻求促进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的现实途径。  本文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
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研究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关照,近年已逐渐成为国内理论界和政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以对安徽省郎溪县外出打工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为基础,研究和分析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