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白细胞相关指标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联合评分对EC患者预后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EC患者351例,收集年龄、绝经情况、高血压或糖尿病史、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初始治疗前(包括手术及放化疗)外周血血常规指标、肿瘤标志物、术后相关病理资料及患者复发情况.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参数检验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数值变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NLR、MLR、PLR与患者复发情况的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通过联合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当NLR、MLR、PLR均高于相应最佳临界值时为3分;当NLR、MLR、PLR中有两个高于相应最佳临界值时为2分;当NLR、MLR、PLR中最多只有一个高于相应最佳临界值时为1分.采用Kaplan-Meier绘制联合评分指标对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由Log-Rank法检验,并进行E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351例EC患者,平均年龄58.25±9.70岁.在年龄≤60岁、绝经前、合并高血压、肥胖、CA125升高、Ⅱ型EC、FIGO分期Ⅲ+Ⅳ、高级别、深肌层浸润、峡部受累、宫颈受累、附件受累、淋巴结转移的EC患者中,中性粒细胞(N)、单核细胞(M)计数升高,而淋巴细胞(L)计数降低.同时,NLR升高与BMI≥30kg/m2、年龄≤60岁、绝经前、FIGO分期Ⅲ+Ⅳ、Ⅱ型EC相关(P=0.015,P=0.018,P=0.047,P=0.005,P=0.049).MLR升高与绝经前、FIGO分期Ⅲ+Ⅳ相关(P=0.047,P=0.005).PLR降低与年龄≤60岁组、绝经前组、FIGO分期Ⅲ+Ⅳ相关(P=0.000,P=0.000,P=0.050). 2、根据NLR、MLR和PLR与EC患者复发情况间的ROC曲线,确定NLR、MLR和PLR对EC患者复发预测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1、0.16和155.63.进行NLR、MLR和PLR的联合评分分组:联合评分-3分组,共45例(12.8%);联合评分-2分组,共81例(23.1%);联合评分-1分组,共225例(64.1%). 3、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联合评分组(3分组)、Ⅱ型EC、FIGO分期Ⅲ+Ⅳ、高级别、深肌层浸润是EC患者OS和DF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Ⅱ型EC(HR=20.254,P=0.006)和FIGO分期Ⅲ+Ⅳ(HR=5.890,P=0.016)是E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联合评分组(3分组)(HR=3.729,P=0.020)、FIGO分期Ⅲ+Ⅳ(HR=3.539,P=0.033)是E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4、进一步采用联合评分分组对早期EC患者的预后分层分析,在Ⅰ期Ⅰ型EC患者中,高联合评分组较低联合评分组易复发,预后相对差,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75),但可以提示NLR、MLR和PLR的高联合评分组可能是Ⅰ期Ⅰ型EC患者DFS的不良预后因素,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5、分析联合评分分组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时发现,高联合评分组中Ⅱ型EC、FIGO分期Ⅲ+Ⅳ期、附件受累的患者比较多,低联合评分组中Ⅰ型EC、FIGO分期Ⅰ+Ⅱ期、无附件受累的患者比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1、P=0.014).同时,高联合评分组中高级别、深肌层浸润、峡部受累、有淋巴结转移、腹水细胞学阳性的患者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肿瘤进展,EC患者外周血中N、M升高,L降低,NLR、MLR和PLR升高,提示N、M、L和NLR、MLR、PLR的计数变化与EC预后不良相关,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低下,促肿瘤炎症反应增强. NLR、MLR和PLR的高联合评分组、Ⅱ型EC、FIGO分期Ⅲ+Ⅳ、高级别、深肌层浸润的患者更容易复发和死亡,预后差.Ⅱ型EC和FIGO分期Ⅲ+Ⅳ是E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联合评分组(3分组)、FIGO分期Ⅲ+Ⅳ是E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后比较好的Ⅰ期Ⅰ型EC患者中,NLR、MLR和PLR的高联合评分组患者DFS短,预后相对差,可能是Ⅰ期Ⅰ型EC患者DFS的不良预后因素.提示这一部分患者术后应定期按时门诊随访,密切注意肿瘤复发、疾病进展情况. NLR、MLR和PLR的联合评分越高,预示着肿瘤恶性程度可能更高、分化较差,分期较晚、附件转移的可能,患者预后差. 因此,NLR、MLR和PLR的联合评分分组可作为评估EC患者病情进展和复发的预测指标,对患者的治疗前评估、合理辅助治疗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高联合评分的这部分Ⅰ期Ⅰ型EC患者需要提高随访关注度,改善预后.外周血可多次取样,采血方便快捷,便于临床监测,患者易接受,是诊断疾病最常用的理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