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CXCR4与IL-35联合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 目的:构建大鼠CXCR4和IL-35联合基因修饰的慢病毒载体,以其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获得CXCR4和IL-35联合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和定向诱导分化实验进行鉴定;应用DNA聚合酶将CXCR4和IL-35基因连接入慢病毒工作质粒,测序鉴定通过后与包装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获得CXCR4和IL-35联合基因修饰的慢病毒颗粒;以CXCR4和IL-35联合基因修饰的慢病毒颗粒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XCR4、IL-35表达情况。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CR4和IL-35联合基因修饰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成功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可见CXCR4-IL-35-BMSCs中CXCR4和IL-35的表达增强。 结论:成功获得CXCR4与IL-35联合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第二部分 双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及复方苦参汤的协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CXCR4与IL-35联合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作用及复方苦参汤的协同作用。 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组、TNBS组、null-BMSCs组、CXCR4-IL-35-BMSCs组、CXCR4-IL-35-BMSCs+复方苦参汤组(二联组)。采用TNBS诱导大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每日监测各组大鼠体重。造模后第三天,null-BMSCs组、CXCR4-IL-35-BMSCs组分别予以尾静脉注射null-BMSCs或CXCR4-IL-35-BMSCs,二联组注射CXCR4-IL-35-BMSCs的同时予以复方苦参汤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予以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作为对照。治疗1周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FP标记的BMSCs在肠道分布,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分离各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S)和脾脏,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Tregs在各组间的格局变化,运用RT-PCR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10及转录因子Foxp3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p3的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10的蛋白水平。 结果:经TNBS造模后,大鼠体重较正常组明显减轻(P<0.05);系统治疗1周后,与null-BMSCs组相比,CXCR4-IL-35-BMSCs组及二联组大鼠的病理炎症分数显著降低(P<0.05);相对null-BMSCs组,CXCR4-IL-35-BMSCs组及二联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见显著的GFP表达,MLNs和脾脏中Tregs比率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中IL-10、Foxp3表达亦增多(P<0.05)。 结论:CXCR4和IL-35的共表达可以促进BMSCs向结肠炎性受损区迁移,同时可以通过扩增Tregs来增强BMSCs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复方苦参汤起到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