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抗灰葡萄孢毒素突变体筛选及其突变基因分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葡萄孢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常在蔬菜、水果、花卉上引致灰霉病,造成很大损失。毒素是灰葡萄孢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但毒素与植物的互作机理尚不清楚。明确毒素作用方式,了解毒素作用机理,能为病菌致病机理的解析和抗病植株的培育提供依据。利用胚根生长抑制法和细胞膜透性改变法测定灰葡萄孢毒素对拟南芥的毒性作用。试验菌株用改良FriesⅢ号培养液培养,用氯仿提取得到粗毒素。用毒素处理拟南芥种子,可抑制种子发芽和胚根生长,且毒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毒素浓度为0.1%时,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但显著抑制胚根生长,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为83%;当毒素浓度提高到0.2%时,种子发芽率减低,为97.2%,但胚根几乎不能生长;当毒素浓度为0.3%时,被处理的拟南芥种子全部丧失发芽能力。细胞膜透性测定结果表明,毒素能使拟南芥叶片细胞的膜透性改变,胞内电解质渗漏。当毒素浓度为0.1%时,对叶片细胞膜有轻微的损伤作用,损伤率为8.31%;毒素浓度为0.8%时,损伤作用较为明显,损伤率为53.72%;当毒素浓度提高到1%时,对细胞损伤率达65.48%。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拟南芥对毒素敏感性的评价方法:采用胚根生长抑制法,毒素浓度为0.1%,拟南芥用MS培养基平板直立法培养,14d后测量胚根长度,计算胚根生长抑制率。拟南芥突变体库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提供,共12100个株系。用毒素为选择压力筛选突变体库,结果表明,大多数突变体对毒素非常敏感,在含毒素的培养基上不能发芽。但是第96组AM-96突变体对灰葡萄孢毒素敏感性下降,其发芽率为100%,胚根长度为0.6cm,而无毒素培养基中野生型拟南芥胚根长度1.42cm,毒素对AM-96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为58%。利用毒素处理AM-96叶片,其症状明显轻于野生型叶片;接种病菌后,AM-96叶片仅出现轻微黄化,而野生型黄化严重且面积较大;从AM-96内能检测到插入序列片段,而野生型中未能测出;AM-96回复突变的植株AMR-96,对毒素的敏感性增加,与野生型植株相似,从其基因组中也未能检测到插入序列。因此,外源序列插入位点基因与拟南芥对毒素的敏感性有关。用Tail-PCR法分析AM-96基因组插入片段侧翼序列,并通过NCBI对其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位点为拟南芥相关驱动蛋白序列(kinesin motor protein-related, KMPR)。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十多种植物中发现存在该蛋白,重要的栽培植物有葡萄、水稻、大麦、玉米、高粱等。采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拟南芥的驱动蛋白与双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其变异的程度与进化的时间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RI分区定位联合经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患者行MRI检查并
期刊
由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ahashi侵染引起的稻曲病,目前已成为水稻的重大病害之一。然而至今对稻曲病菌繁殖体的生物学了解非常有限。本文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的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家离学校只有一箭之遥,从窗口就可以看到操场。每天放学后,7岁的范雪平就趴在窗口,着了魔似的看着武术队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压腿、下腰……因为身材瘦弱,范雪平未被选入武术队。然而,一股从未有过的渴望,让内向的她鼓起勇气向老师毛遂自荐:“我也想练武术!”她的眼睛里闪动着热切的小火苗和一丝超出年龄的坚韧,老师笑着收下了她。  范雪平训练刻苦,进步飞快,很快在全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上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