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风险甚至危机随时可能出现。因此,如何及时地估计风险,正确地评价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是每一个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的风险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但是企业的所有风险都最终表现在财务方面。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随时都必须首先考虑预测财务风险或危机,以求企业一旦陷入财务困境时能从容应对。因此,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构建财务困境预测系统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监控的重要内容。随着企业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对建立有效的经济预警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研究己成为一个热门的学术研究方向。
企业经营必须建立一套财务困境预测系统,它除了能够预先告知经营者、投资者及各利益相关者关于企业组织内部财务营运体系隐藏的问题之外,还能清晰地告知企业经营者朝哪一个方向努力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让企业把有限的财务资源用于最能产生经营成果的地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旨在明晰财务困境理论中的相关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的基本功能、构建原则、机制构成、构建模式、分析方法等,为财务困境预测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框架。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及观点包括: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分析国内外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构建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的迫切需求以及我国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研究的相对滞后的现实的基础上,说明了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影响面是相当广的,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的构建对投资者、公司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甚至政府部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深入挖掘财务困境的内涵,从财务困境的概念、形成过程、标志事件的选择三个方面丰富了财务困境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1.财务困境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财务困境的形成是一个财务风险或危机由轻到重、不断恶化的渐进过程,它包括以下三个不同严重程度的困境状态:状态1-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状态2-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无偿债能力、资不抵债;状态3-破产。三种困境状态的逻辑关系表现为,企业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将导致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无偿债能力、资不抵债,最终将导致企业破产。三个困境状态相互独立,构成有机整体,从而丰富、完整了财务困境概念的内涵,同时也使我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的财务困境状态,施行不同的困境处理措施。
2.财务困境形成过程存在三大基本要素:原因、征兆、特征。这三个要素能够对财务困境形成过程做出简略性的概括,即如果企业存在导致企业陷于财务困境的原因,那么,首先表现为出现财务困境征兆,然后,在企业陷于财务困境时,出现财务困境特征。
3.从债权人的角度预测企业财务困境更有现实意义,也更加符合我国国情。鉴于现金流量的不足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本文建议使用“首年现金流量少于当期到期的债务”作为财务困境标志。
第三部分分析了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的定义、基本功能、构建原则,并分别从基础机制和过程机制两个方面对财务困境预测系统进行设计,高效的组织机制、会计系统和这两者结合产生的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构成三大基础机制;而在过程机制方面,强调要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和财务风险责任机制。
同时,按照企业所应用的不同分析方法、财务困境预测系统构成的差异,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式,即总体财务困境预测模式和分部门财务困境预测模式。总体财务困境预测体系可以掌握企业的整体运作是否出现潜在的危机,指出企业目前经营运作中可能存在的盲点,让企业经营者能够预先了解企业危机。分部门模式是按照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如采购、生产、营销、财务等,分别设置预警系统,查出企业财务失衡的地方,进行必要的改进。它一方面能够辅助总体财务困境预测系统深入寻求财务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还能让各部门之间跨部门沟通协调解决问题,从而促成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第四部分在建立财务困境预测系统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困境预测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整理归纳了国内外主要的财务困境预测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法有“A记分”法、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和流程图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介绍了单变量分析、多元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LOGISTIC和PPOBIT回归模型、递归分割算法、生存分析、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型等多种方法。其后本文分别对财务困境预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提出了应将定性和定量预测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提高财务困境预测系统预测能力及功能作用的观点。
本文在选题方面跳出目前财务理论界研究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这一热点领域,运用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的构建体系,旨在为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所有经营性企业提供一套详细的、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及早发现财务困境,防范财务困境,摆脱财务困境,恢复正常经营的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系统。本文站在全新的角度从阐明企业财务困境内涵入手,通过分析财务困境形成过程及其三要素的逻辑关系,并对国内外财务困境标志性事件进行利弊分析,选取了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预测标志,从而丰富了财务困境的内涵。在明确财务困境内涵的前提下,本文从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的定义、基本功能、构建原则、机制构成、构建模式等方面就如何构建财务困境预测系统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并在理顺构建框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主要的财务困境预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评析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阐明了在进行财务困境预测时应将定性和定量预测方法相结合,弥补各自的不足,使财务困境预测系统更加合理、有效。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层层深入,逐步完善财务困境预测理论。其主要创新表现为:
1.从财务困境形成原因及过程的角度,对财务困境的内涵进行全面、深入、详尽的阐述,这是现有文献中普遍欠缺的。
2.对各种财务困境标志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从债权人角度选择更切合我国企业实际的财务困境标志事件。
3.对国内外涉及财务困境预测研究领域的主要分析模型或方法,逐一做出简要的归纳、比较、分析、评价。
4.在明晰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别对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的机制构成、构建模式、方法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个相对全面、完善的财务困境预测系统的理论框架。
5.对定性和定量的财务困境预测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说明财务困境预测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各自的优缺点,并以财务信息失真企业为例,提出在进行财务困境预测时应将定性和定量预测方法相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财务困境预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