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涉身的,即语言与人的生理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语言进行加工时,会整合相关的涉身体验来建构出语义期待与语言表达。动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在句子加工中具有中心地位,是产生语义期待的主要来源。在句子预测方面,动词对其修饰语表现出规律而系统的限制,可以解决时间结构上的模糊,建立起语篇的连贯性。当前,对语义期待的研究讨论多在于理论推理,而缺乏实证研究证据。虽然一些语义加工的相关实证研究涉及了语义期待,但仍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目前,学界多研究句子层面的语义加工,较少涉及词汇层面的语义加工及语义期待的激活。本研究从涉身认知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应用ERPs实验技术,以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为指标,对动词时序的语义期待激活与抑制作进一步探讨。具体的研究问题为:(1)时序对中国EFL学习者的英语动词加工有何影响?(2)动词时序对中国EFL学习者的语义期待有何影响?本研究采用2(动词时序:正向时序和反向时序)x 2(动词相关性:相关和不相关)被试内实验设计。动词相关性指目标词与启动词的语义相关性。被试为四川外国语大学20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研究共设计两个ERPs实验,分别采用真假词判断任务和词-图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实验一为真假词判断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两个具有正反时序特征的英语动词(如:rob-arrest/arrest-rob)后,判断目标词的真假(如:jail/jali);实验二为词-图语义相关性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两个具有时序特征的英语动词(如:rob-arrest/arrest-rob)后,判断目标图片与前面的启动词是否有语义相关性。实验后,通过分析比较两个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和脑电数据来探讨动词时序对中国EFL学习者语义期待的激活差异。实验程序由E-prime2.0软件完成,实验数据通过Neuroscan4.5和Synaps2记录和分析,并通过SPSS16.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实验在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外语学习认知神经实验室完成。实验结果如下:(1)行为数据显示:实验一中,?在动词相关条件下,正向时序动词启动时的反应时明显快于反向时序动词启动时的反应时(p=.000<.05);?在不相关条件下,正向时序动词启动时的反应时与反向时序动词启动时的反应时存在明显差异(p=.041<.05)。实验二中,?在相关条件下,正向时序动词启动时的反应时明显快于反向时序动词启动时的反应时(p=.000<.05);?在不相关条件下,正向时序动词启动时的反应时与反向时序动词启动时的反应时无明显差异(p=.793>.05)。说明:相关条件下,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正向时序对被试的真假词判断及语义相关性判断均起到了促进作用。不相关条件下,实验一和实验二动词时序的促进作用存在不同结果。(2)脑电数据显示:实验一中,?在相关条件下,被试对时序动词的加工在N200上表现出明显差异(ps<.05),但在N400上没有显著差异(ps>.05);?在不相关条件下,被试对时序动词的加工在N200和N400上都有显著差异(ps<.05)。实验二中,?在相关条件下,被试对时序动词的加工在N200上表现出明显差异(ps<.05),在N400上有显著差异(ps<.05);?在不相关条件下,被试对时序动词的加工在N200上表现出明显差异(ps<.05),但在N400上没有显著差异(ps>.05)。这说明:动词时序对动词的早期语义加工有重要影响,且反向时序的动词比正向时序的动词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来做出真假词判断及语义相关性判断。实验一的脑电数据支持了实验一的行为数据,都反映了正向时序对语义加工的促进作用;实验二的脑电数据也支持了实验二的行为数据,反映了正向时序对语义加工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动词时序会影响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对英语动词的加工以及加工中语义期待的形成。正向时序的动词会促进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动词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