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主流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关键生产要素即知识。知识要素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与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人们日益认识到企业价值已不取决于其拥有多少有形的厂房、设备等实物资本,而在于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基础结构及其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所谓的无形的“第三资源”或智力资本。因此,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有必要重视并加强对企业知识或智力资本的管理,这对于传统的偏重于实物资本的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会计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众所周知,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的计量,忽视对企业价值贡献比例越来越大的知识要素或无形资产的计量,因而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无法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同时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就必须对智力资本进行计量和报告,建立和发展智力资本管理会计。正如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指出,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相联系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国外对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但也日趋紧密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党的十六大与今年召开的“两会”已明确并强调我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吸收当今发达国家的各种有用的技术与管理知识,提高自主知识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知识管理以及相应的管理会计创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了解与应对的问题。所以,“智力资本管理会计”这一研究主题,对我国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及其实际运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与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体系。 我们首先探讨了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管理会计新领域,我们认为它独特的理论基础是当今新兴的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以及企业知识理论。三种理论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各自从不同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