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探析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底“安然事件”曝光以来,美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欺诈丑闻,暴露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些财务欺诈事件,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The Sarbanes—Oxley Act,以下简称SOX法案),其中404条款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严厉的规定,旨在通过立法强制公司建立透明有效的监督体制,恢复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也于2006年相继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要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负责,同时要求公司成立专门的检查监督部门,对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评价,并要求出具评估报告,报告需外部审计师核实评价,但是内部控制的评价不只是满足外部监管的需求,同时也是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服务的。所以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包括基于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基于外部监管需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本文在认真研究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内部控制和对评价的理解,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分成两类,基于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基于外部监管需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尝试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实施,提出了较为具体、可行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操作方法和步骤,尽管两种满足不同需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二者在评价的过程当中,评价内容,范围,有所不同,但是采用的方法,程序是可以相同的。 论文分为四个部: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概述。回顾了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历程,内部控制从最早的内部牵制,发展到现在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然后,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分为两种,基于外部监管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基于内部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自我评价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与外部CPA的外部评价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分析。首先分析了基于外部监管需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探讨了这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分析了基于内部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探讨了这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和步骤。首先认为,不论基于内部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还是基于外部监管需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虽然其评价的范围,评价的目的不同,但是,两种自我评价采用的方法是大致相同的。然后,介绍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新方法——控制自我评估(CSA)。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指出了控制自我评估(CSA)的优点,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应当借鉴和引进控制自我评估(CSA)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即将传统内部审计与控制自我评估(CSA)相结合。本文最后尝试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即“确定评价范围——选择引导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召开研讨会——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实施整改措施”。 第四部分,本部分是在针对我国当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开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慎重选择引导着,在评价的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其它管理工具相结合。认为当前开展自我评价应该监管和引导并举,监管应该着眼于狭义内部控制范畴,引导着眼于广义内部控制范畴。
其他文献
浸酸是铬鞣黄牛鞋面革鞣前的一道重要工序,旨在降低脱灰软化后裸皮的pH值,为铬鞣创造有利的条件.裸皮pH值的降低,可中止软化过程残存于裸皮中的胰蛋白酶的继续作用.浸酸工艺
期刊
1.化盐水rn把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化开,配成盐水.rn化盐水是有讲究的,要以做面师傅多年的经验而定,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不行,必须准确把握,总体而言是冬天少夏天多,根据具体的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