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61-2000年中国129站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分布和Γ分布分别模拟了各季日平均气温和夏季雨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1976年是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年代际变化转折年,据此也研究了1961-1975年和1976-2000年两时段各季日平均气温和夏季日降水量概率分布的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1) 大部分区域四季日平均气温分布图形顶峰偏右;且春季日平均气温分布图形坡度偏缓,夏季、秋季、冬季的坡度偏陡。在夏季正态分布适合度最差,且在黄河下游、云南西部地区偏离最严重。(2) 1961-1975年时段至1976-2000年时段,夏季日平均气温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区域增大,且第二时段中国东南部都不服从正态分布,冬季日平均气温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范围北部增大南部减小,秋季与之相反,春季出现双峰和多峰现象增多。(3) 中国夏季雨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明显是偏态分布,用Γ分布能较好的拟合。(4) 用Γ分布概率密度函数递推得1至20天内最大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1天降水量概率密度函数呈反J字型。1至20天内随着日数增加,最大日降水量概率密度大值区向降水量大的一侧偏移,且分布变平坦,处在不同区间内的概率差异变小。10天、20天内最大日降水量≥10mm、≥25mm、≥50mm的可能性沿海大于内陆,且在皖赣地区和四川盆地夏季降大暴雨的可能性最大。(5) 两时段中国夏季雨日降水量概率分布的形状参数在无条件和分条件下值都小于1,且地理分布形式都基本一致。而由尺度参数推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日降水量大的概率增大,且与长江上游降水量相差幅度变大,其他地区变化不显著。夏季长江上游10(20) 天内最大日降水量≥10mm概率增大,长江上游10(20) 天内最大日降水量≥25mm、≥50mm的概率减小,长江下游则增大,大雨区发生偏移,其他地区变化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