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水分生态阈值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半干旱地区的呼和浩特市郊,对16年生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在不同水分亏缺状态下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光合速率等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年变化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1)随着体内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樟子松达到重饱和时的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2)当水分亏缺达到初始失膨点时,净光合速率为0,进而定义初始失膨点总体渗透势作为樟子松生长水势临界值。定义日清晨水势与生长水势临界值之差为生长水势阈。根据樟子松的生长水势临界值和生长水势阈及其年进程可知:樟子松在5、6月份生长水势临界值最大(绝对值最小),生长水势阈最窄。对环境水分的要求较高。(3)通过对重饱和临界水分饱和亏缺(樟子松机械水含量对应的重饱和饱和亏缺)对应的水势、蒸腾速率为0的水势、总光合速率为0的水势相关性的比较,确定樟子松总光合速率为0时的水势为生命水势临界值。把生长水势临界值与生命水势临界值之差定义为生命水势阈。樟子松生命水势临界值和生命水势阈年进程表明:7月份樟子松生命水势临界值最小(绝对值最大),生命水势阈最宽,对水分的生态适应性强。从而说明樟子松水势临界值和阈值的变化是对生存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特征。
其他文献
作为我国民族画种之一的版画,是以“版”作为载体进行绘画创作的传统艺术,是融画、刻、剪、贴、印等多种技法于一体的美术教学活动,其表现手法新奇有趣,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备受孩子们的喜爱。为了切实增强少儿版画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思维,我努力尝试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迁移运用到自身的版画教学之中,通过教育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版画学习搭建生动有利的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
临床检验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科学实验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医学检验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为适应临床发展的需求,优化医学检验教学,迅速提高检验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临床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临床检验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检验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提高临床检验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实验
林地土壤环境的改善是植被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根系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器官,其分布特征对植物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土壤环境和根系分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小叶杨(Populus s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初中是学生思想逐步成型的关键阶段,初中阶段教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及欣赏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价值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