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半干旱地区的呼和浩特市郊,对16年生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在不同水分亏缺状态下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光合速率等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年变化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1)随着体内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樟子松达到重饱和时的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2)当水分亏缺达到初始失膨点时,净光合速率为0,进而定义初始失膨点总体渗透势作为樟子松生长水势临界值。定义日清晨水势与生长水势临界值之差为生长水势阈。根据樟子松的生长水势临界值和生长水势阈及其年进程可知:樟子松在5、6月份生长水势临界值最大(绝对值最小),生长水势阈最窄。对环境水分的要求较高。(3)通过对重饱和临界水分饱和亏缺(樟子松机械水含量对应的重饱和饱和亏缺)对应的水势、蒸腾速率为0的水势、总光合速率为0的水势相关性的比较,确定樟子松总光合速率为0时的水势为生命水势临界值。把生长水势临界值与生命水势临界值之差定义为生命水势阈。樟子松生命水势临界值和生命水势阈年进程表明:7月份樟子松生命水势临界值最小(绝对值最大),生命水势阈最宽,对水分的生态适应性强。从而说明樟子松水势临界值和阈值的变化是对生存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