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强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其列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方式和路径,这充分体现时代的要求,诠释了“以人为本”这一重要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其方法的创新具有指导作用。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不同的利益冲突,各种矛盾凸显,容易导致社会心态失衡,因此,注重人文关怀,进行心理疏导,已然成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方式。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新形势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迫在眉睫。探求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其效果如何,怎样改进,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疏导,摸索出一套操作性强、成效显著的教育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心理疏导方法进行系统化的梳理,结合大学生实际问题加以探讨,以推进心理疏导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落脚点,从而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全文除绪论外,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心理疏导的概念厘清着手,对与之相近的概念进行辨析,为心理疏导的准确定位做理论铺垫。总结心理疏导的特点,阐释心理疏导的运作模式。第二部分:从理论和现实这两个层面,阐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心理疏导的依据。说明心理疏导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依据与实践依据,以证明其必要性。第三部分: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揭示心理疏导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找出症结所在。第四部分: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提出心理疏导的对策,对其路径进行可行性论证。第五部分:结语。对心理疏导发展前景的展望和意义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