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课题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领域。自提出以来,盈余管理话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核准制下层层关卡的审批,决定着上市之路异常漫长,资本市场的一席之位就变得非常有价值。在面对绩效评估的门槛及尚不完善的退市制度,管理层更想借助操纵盈余来规避退市。目前,退市制度中因为存在盈余管理实践而造成退市制度作用被削弱,甚至是无效约束。因此,退市实施办法中加入盈余管理预警,并对一些细则进行修改刻不容缓。对厦华电子个案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详细分析,逻辑更为清晰明了,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希望可以为退市制度下基于保壳压力的盈余管理的理论作出补充。同时,可以帮助外部相关者更好地识别公司操作盈余管理的方法,使得公司管理层操纵盈余的行为得到管控,保障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掌握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的合法权益,填补现行法律法规对盈余管理的空白,保持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首先,大量的文献阅读是本文后续撰写的基础,再根据以往的研究总结公司操纵盈余管理的方法。借助经验识别,摸索公司盈余管理后的迹象,对财务数据进行核算查验。同时还采用对比分析法,把我国不同时期的各项退市政策进行纵向对比,展示我国退市政策的不断演进;将案例公司主要的财务状况进行纵向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探讨厦华电子在不同年份之间的盈利、营运、偿债及现金流量情况,重点分析其在关键年度的一些财务指标是否变化,变化地是否合理。最后,本文从厦华电子盈余管理自身影响的角度得出结论,并尝试提出遏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本文结合理论分析与厦华电子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微观层面,厦华电子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宏观层面,当前退市制度缺少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并且现行退市制度过分追求会计年度内的净资产、净利润等量化财务指标,导致退市约束力薄弱。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突破以往实证研究的范畴,结合个案特点进行研究,帮助更为清晰明了地解释实证;并且以保壳动机为切入点,将我国退市制度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效结合,在现行退市制度中加入对盈余管理的预警。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在研究案例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料有限,搜集到的资料都是从二级市场中获得,缺乏一级市场资料;并且本文采用的是单案例研究,没有像多案例一样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