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继续学校模式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9207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北战争后,美国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迅速成长为工业强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传统教育却难以与其相适应。公立学校原有的问题与新问题交织,许多不满14岁的学生辍学,而此时期美国那些提供学徒服务的公司只接受16岁或16岁以上的年轻人,这使得14至16岁孩子出现两年的教育空白期。而同时期的德国因优越的职业教育体系而经济腾飞,著名的慕尼黑继续学校模式将继续学校、学徒教育结合了起来,不仅解决了该年龄段孩子的人生荒废问题,还能让他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公民道德。美国学者注意到该模式的优越性,通过美国进步人士的宣传以及各协会的推动作用,慕尼黑继续学校模式在美国传播开来并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时期,美国继续学校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多,各州还制定法律来保障14-18岁青少年的教育培训权益,最终继续学校被列入1917年《史密斯—修斯法案》的资助范畴。本论文的正文部分共四章。第一章阐述了慕尼黑继续学校模式的形成、特征与初期影响;第二章叙述了慕尼黑继续学校模式传入美国的背景、渠道、美国社会对慕尼黑模式的不同看法以及凯兴斯泰纳赴美演讲与慕尼黑模式被重新认识;第三章论述了慕尼黑继续学校模式在美国的影响逐渐扩大;第四章对慕尼黑继续学校模式在美国传播与影响的特征与启示进行了探讨。慕尼黑继续学校模式的传入为美国继续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凯兴斯泰纳的演讲消除了美国各界对继续学校的偏见,此后,各州不仅颁布了继续学校的法案,还以慕尼黑模式为参考建立了各种继续教育类机构。1917年联邦政府颁布的《史密斯—修斯法案》将慕尼黑式的继续学校纳入资助范畴,带动了州和地方对于继续教育巨大的投入,各类继续学校在美国大地生根发芽,为美国工业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技术和道德的青年工人。
其他文献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其巨大的能量推进世界前进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深刻地变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在带来便捷的网络条件、快捷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网络精神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意识形态治理领域的棘手难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因此,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问题研究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重要论述作为
学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以“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融场域优势,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媒介观、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大众传播理论为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供了理论资源。毋庸置疑,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育主体多元融动、教育客体深度融入、教育介体高度融合、教
学位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公民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感恩教育是呼唤爱的幸福感教育,是呼唤人性的生命观教育、是以情传情的情感教育和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教育也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感恩认知和积极的感恩行为,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构建和谐校园。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使得大学生自
学位
专业认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对所从事的专业在情感上及行为上的统一性,是一个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积极的专业认同可以成为个体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力,产生的满意结果也会反过来促进个体的专业认同。专业认同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可以丰富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科研究内容、促进学科发展、提高该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研究从H、S、Z、Q四所大学选取了181位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
学位
在全国区域化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基础教育作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以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为依托,推动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成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京津冀三地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已合作开展部分
学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国已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振兴乡村,农村党员使命在肩。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农村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源于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所需,是凝聚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应有之意,是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探究农
学位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置身于这样的历史交汇期,当代青年大学生只有不断强化自身思想武装,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应对好任何风险与挑战,树立起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青年大学生的身上承载着共和国未来的希望与梦想,要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积极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学位
自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提出要在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基础上,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强调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以来,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就逐步迈入了寻求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改革道路,以满足时代对个性化人才的庞大需求。在目前的实践中,已经有很多的学校加入到了建设特色学校的行列中。“特色学校”的建设不应局限于以往依靠已有学校特色改革推动教育实践发展的模式,还可以大
学位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对国家未来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贡献有着筑基之效。当前,学前教育的身影在公众视野里越发清晰,这是学前教育发展得最好的时代。基于此,国家应有全局意识,宏观上把握学前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分量,给予其应有的发展空间和支持。“人口与教育”是研究教育政策必须探讨的现实问题,人口的变动对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即使“全面二胎”效应还在持续,但是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困境仍在,预估新“三胎
学位
近几年,教育惩戒权的相关问题频繁出现,我国目前最突出的两大教育惩戒问题分别是教师“不愿管”和“不当管”,教育惩戒问题轻则涉及个人行为习惯,重则涉及法律道德规范,无疑对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教育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国家法律法规对教育惩戒权没有明确规定,教育惩戒行政规章内容较为泛化,未具体明晰教育惩戒实施主体相关的实施程序、内容、形式等,教育惩戒权实施主体相关法规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