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与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l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抑郁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许多倍,干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可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死率。抑郁可能是独立于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之外,又一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实验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了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和血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抑郁与血管内皮功能和AS的关系,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抑郁,以减轻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延缓AS的进展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0只,抑郁组20只,动脉粥样硬化组20只,动脉粥样硬化并抑郁组20只。参照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的造模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并复制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各组于第8周和第16周时依据Open-Field法和1%蔗糖溶液消耗测试自发行为。在实验的第8周末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 16周末将每组剩余10只取血标本和主动脉标本。检测血脂,血浆ET浓度,血清NO, CRP浓度,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病变情况。结果:1行为学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TGF-β1、α-SMA、Col-Ⅰ、MMP-2、MMP-9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β榄香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Wistar